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一种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研究 正文
一种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研究

一种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研究

点击数:735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4:2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图5  方向固定的虚拟整流仿真波形
3.2 换向技术
    换向技术,是通过可换向虚拟整流技术实现的,可以设计一个逻辑转换电路接收由控制器发出的输出方向给定信号,可以在任意时刻改变虚拟整流电路的输出方向,仿真波形如图6所示。

图6  输出可换向的虚拟整流波形
3.3 PWM斩波控制
    对虚拟整流波形进行斩波控制,便可以得到占空比可任意调节的PWM波形。如图7所示,是通过SPWM控制得到的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它的包络就是虚拟整流得到的波形。

图7  输出经SPWM斩波控制的输出波形
3.4 三电平控制
    虽然经过上述过程实现了输出的斩波控制,但是它仅仅实现了通和断的转换,并不能为负载提供续流能力。而变频器应对的都是感性的负载,因此矩阵变换单元必须具备输出续流环节,为此考虑采用三电平控制策略是必须的。

4  矩阵级联型变频器的系统仿真
    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采用的矩阵变换单元,本质上是一个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的AC-AC变换器,即图4虚线框内所指的部分,仿真的具体电路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矩阵变换单元电路仿真原理图
    图8所示逻辑电路,其作用是完成三电平的转换和安全机制的处理,限于篇幅的原因不做进一步的分解。
    讨论如何建立矩阵级联型变频器系统仿真模型,应首先讨论如何建立单相矩阵级联模型。
4.1 单相矩阵级联
    以图4所示的A相为例,建立由3个矩阵变换单元串联而成的仿真模型,将电网输入电压相互相移20°,每个变换单元在产生SPWM控制信号之前,将三角波参照自身互相相移120°,其他部分完全相同。把变换单元A1、A2和A3尾首相连,A1的首和A3的尾悬空并用于测量。于是得到单相串联输出波形图如图9所示,参照图4,它们分别是:变换单元A1输入三相电压、A1输出单相电压、A2输出单相电压、A3输出单相电压、A相总输出单相电压波形,以及A相给定的基波电压。

图9  单相矩阵级联的仿真波形
    通过上述仿真模型得出的结果,不难看出由3个具有三电平输出能力的矩阵变换单元,可以通过串联得到3×2+1=7个电平数,这与H桥级联型变频器的情况相类似,不同的是矩阵级联变换器输出的电平是虚拟整流波形的包络。值得说明的是,矩阵变换单元串联的越多,其输入电压和调制三角波的相移角度也会选择的越紧密,系统输出就越接近正弦波。
4.2 三相矩阵级联
    将单相矩阵级联串组合成星形连接,便形成了三相输入三相输出的交流电。如图10所示,它们分别是A相单台矩阵变换单元输出电压、A相输出总电压、B相输出总电压和A-B总输出线电压的波形图。

图10  三相矩阵级联电压输出图  

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
    本文仅仅从基本的矩阵级联的拓扑原理上做了些仿真和研究工作,而对于它的负面影响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矩阵级联型变频器方面,今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主要有:
    ● 矩阵控制策略;
    ● 矩阵单元的旁路技术;
    ● 防电网瞬时掉电功能;
    ● 软故障的自动恢复功能;
    ● 电机旋转过程中的起动问题;
    ● 工频与变频间的“无扰”切换能力;
    ●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矢量控制技术;
    ● 电机参数自整定技术;
    ● 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和软吸收技术;
    ● 泵升电压对矩阵变换器的影响;
    ● 谐波的消除技术;
    ● 矩阵单元的前馈补偿技术等等。

6  结束语
    本文结合矩阵变换器、交—交变频器和H桥级联型高压变频器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拓扑形式,并经过仿真模型的建立,验证了它的可行性。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变频器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一种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