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Ethernet-over-PDH技术概要 正文
Ethernet-over-PDH技术概要

Ethernet-over-PDH技术概要

点击数:736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5:2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图7. 四成员DS1虚级联组数据分布

链路容量调整通过增加或删除两个节点间的逻辑链接来调整聚合吞吐量。当添加或删除虚级联组的成员时,两个端节点利用LCAS进行协商。LCAS利用VCAT开销通道执行协商功能。 在LCAS的帮助下,虚级联组的带宽可以在不中断数据流的情况下得到增加。另外,有故障的链路将被自动删除,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业务的影响。有关LCAS的完整标准请参见ITU-T G.7042/Y.1305。

管理消息传递主要用于传送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状态、报告故障并测试连通性。 在运营商的以太网络中,这些通常被称之为"运行、管理与维护" (OAM)。OAM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减轻网络运行负担、检验网络性能并降低运行成本。 OAM与用户所得到的服务水平息息相关。OAM会自动检测网络的性能下降或故障、在必要时自动执行恢复操作,并记录故障时长。

所交换的消息即称为OAM协议数据单元(OAMPDU)。业界已定义了16个不同用途的OAM协议数据单元:监视状态、检查连通性、检测故障、报告故障、定位错误、返回数据并防范安全漏电洞。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定义了管理域的层,使用户的网络管理数据可以通过运营商OAM管理的各个点到点链路。国际电信联盟还定义了管理实体间的交互,使多个运营商可以无缝管理端到端的数据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已共同规定了OAM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和用法。适用标准包括IEEE 802.3ah和802.3ag,以及ITU-T Y.1731和Y.1730。

标签功能使运营商可以在其网络的任何位置识别出某个顾客的数据业务。 相应的几个技术包括:VLAN标签、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所有这些技术都会在入口处(业务数据首次进入网络的位置)在每个以太网帧中插入几个识别字节,然后在帧离开网络时移去这些信息。 每种技术也都提供除标签以外的其它功能。例如,VLAN标签还包括数据优先级别排列的字段,而MPLS/GMPLS还可用于“切换”数据(如,决定某个帧的目的地,并将其送到网络中的适用位置)。

优先级功能可用于以太网帧在网络中的任何位置的缓冲。当帧在缓冲区等待时,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数据将被首先传输。 你可以将其想象为在红灯亮起时将等待的车辆重新排队。当某个节点的输出速率小于输入速率时,则需要用到缓冲。通常这种情况都是网络拥塞引起的,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如果某个节点的输出速率长时间比输入速率低,则必须采用流量控制以减缓来自数据源的数据。后一种情况在局域网(LAN)业务数据进入广域网(WAN)链接时比较常见(长距离下的带宽成本较高)。 此节点通常称之为“入口节点”,在对业务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先级和流量控制这两个概念是服务质量(QoS)的基石。 许多人会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优先级为高优先级业务数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畅通管路"。实际上,优先级和调度只是允许"更重要"的业务数据在缓冲节点位置处可以更早传送。良好的服务质量还应考虑到其它的因素。

高层应用由某个网络节点执行,可以发挥各类使用。 二层(数据链路层)和三层(网络层)应用最为常见。二层应用包括会影响点到点通讯的一些协议,包括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SLARP/GARP)、点到点协议(PPP/EAP/SDCP)以及桥接协议(BPDU/VLAN)。 三层应用则包含主机间通讯的协议,包括引导程序协议(BOOT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四层(传输层)协议的应用并不常见,但通常只服务于高层的应用。

EoPDH设备用到的七层(应用层)协议也不多。这些协议包括用于提供HTML用户界面网页的超级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及通过用户的网络管理工具提供自动设备监测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服务质量和可靠性:以太网OAM使服务质量大大高出利用DS1/E1或DS3/E3等技术进行的数据传输。在监测之下,链路的性能降低以及链路故障均可自动报告,并且恢复运行也是自动进行。由于传输基础是PDH网络,这样现有的PDH管理工具也可以得到利用。在将来,PDH和以太网管理工具可以合并,带来更高的透明度并统一管理界面。

带宽需要和可扩展性:EoPDH链路聚合功能可以按1.5Mbps的增幅扩展传输所使用的带宽(从1.5Mbps到360Mbps)。这个带宽范围覆盖了所有的近距离访问应用,包括像IPTV这样的高带宽应用。在入口点使用承诺信息速率(CIR)电路实现了更佳的、服务于最终用户的带宽粒度。

互通性和易用性:由于EoPDH技术利用了现有的PDH技术,而PDH已经建立了基于丰富经验和设备的基础架构。经培训的技术人员对PDH的使用及维护已相当熟悉,并且PDH测试设备可比较容易得到。 传统设备可用于传输、切换,并对PDH辅助通道进行监控。当将EoPDH应用于传统的SONET/SDH网络时,其实现的互通性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这些技术的结合称之为Ethernet-over-PDH-over-SONET/SDH或EoPoS。EoPoS通过允许重新使用传统的TDM-over-SONET/SDH设备降低成本。与用"下一代"Ethernet-over-SONET/SDH (EoS)设备取代现存的SONET/SDH节点相比,PDH辅助通道可通过传统ADM到低成本CPE或EoPDH VCAT/LCAS链路聚合设备实现。

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由于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网络传输,则只有入口节点需要启用EoPDH技术。通常情况下,启用EoPDH只需要增加一个小型的DSU (调制解调器/介质转换器)。先进的以太网OAM也通过链路监控和快速故障定位减少了经营成本。未来的设备可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协议进行自我配置,大大简化安装过程。EoPDH不仅可以节省运营商的成本,用户的多个(聚合) DS1或E1链接的服务费也会比单个高速链接(如DS3)的服务费低得多,这样运营商顾客的成本也得到节省。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技术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