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电力系统微机型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正文
电力系统微机型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型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点击数:794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8:0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3.4开关量回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开关量回路包括开关量输入回路和开关量输出回路,开关量输入回路主要是采集现场一些诸如断路器的位置等二进制信息,开关量输出回路主要用于将微处理器发出的指令输出以控制相应的对象,如发指令跳闸、合闸等。这些回路一般也是强电信号,而这些信号又都直接与CPU有联系,开关量输入信号经过变换送入CPU进行处理,开关量输出信号是由CPU经过综合各种信息最后作出判断并送出,所以必须对这些回路进行处理,减少外来的电磁干扰对内部弱电电路的影响。

    开关量输入回路前级信号变换部分应考虑采用滤波,开关量输入信号送给CPU之前,必须进行隔离处理,可采用光电隔离,而且两级光电隔离效果会比较好,在开关量输入板的出口处和CPU板的入口处各设一级光电隔离。

    开关量输出回路也应该在前端采取隔离措施,可通过光耦或继电器进行隔离,而且两级隔离效果会比较好,在CPU板的出口处和开关量输出板的入口处各设一级隔离。开关量输出回路一般都是用于控制现场的设备,要求实时性强,所以一般不能加滤波电路。

3.5微处理器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微处理器电路是微机型产品的核心,其电磁兼容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机工作性能的发挥,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微处理器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需要在电路原理设计和PCB布线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小。

  合理地安排接地方式。信号接地有一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一般情况下,当信号工作频率小于1 MHz的低频电路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频率大于10 MHz时,如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能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而混合接地则在低频时相当于一点接地,高频时相当于多点接地。

    在成本许可的情况下,CPU主板可考虑采用4层电路板,这4层分别用作:元件面、电源层、接地层、焊接面。由于使用了专用的接地层,实践证明,同样的电路采用4层电路板比采用2层电路板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强得多。

    I/O驱动电路尽量靠近印刷板边,让其尽快离开印刷板。对进入印制板的信号要加滤波,从高噪声区来的信号也要加滤波。

    A/D转换器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集中点,在布线上应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区域安排,不要让它们互相交叉。

    适当地使用去耦电容,去耦电容应放置在尽量靠近集成电路电源和地端之间。

    通信电路的电源不要与其它的电路共用电源,应采用独立的通信电源。在电路设计上可考虑采用DC/DC模块进行隔离。

    晶振的引脚应尽量靠近CPU相应的输入引脚,晶振外壳要接地。

    集成电路上该接电源、地的端都要接,不要悬空。闲置不用的门电路输入端不要悬空,闲置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正输入端接地,负输入端接输出端。

3.6软件的电磁兼容设计

    微机型产品长期运行中,由于电磁干扰,常常会使程序的指针“跑飞”,这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出现死机现象,系统失去原有的功能。为了防止死机现象发生,在硬件上应采用“看门狗”(watchdog)电路,“看门狗”电路的核心是一个可重触发单稳态电路。要使“看门狗”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在软件设计上,在CPU正常执行程序期间,定时给“看门狗”电路发送重触发脉冲使其复位,一旦因干扰使CPU程序“跑飞”,“看门狗”电路不应再收到定时触发脉冲,“看门狗”电路在暂态过程结束后发生翻转,输出一个宽度足以引起CPU重新复位或产生不可屏蔽中断的脉冲信号,它由单稳电路中电阻、电容元件参数确定。

    采用容错技术也是提高微机型产品抗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它可使系统在受到干扰发生程序执行方面的错乱也不致系统停运或执行错误的工作,而是使系统自动回到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容错技术可以渗透到程序设计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数字滤波可以提高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对于重要的控制命令输出采用“返校”措施,以确保命令执行的正确性;不用地址的内容,全用NOP空操作指令填充,在程序块中,每隔若干条指令也插入两条NOP指令,使程序指针因干扰“跑飞”到这些地址时也不会执行错误的指令;对于重要的数据,应采取备份的措施等。

4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电力系统微机型产品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应用。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内外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要求会越来越严格,选用严酷度等级会越来越高,所以不断研究新方法、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提高电子元件自身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仁钢. 电磁兼容原理、设计和预测技术[M].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2] 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 电磁兼容性原理及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3] 诸邦田. 电子电路实用抗干扰技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4] 肖小军. 电磁兼容(EMC)技术的发展动态[J]. 湖南电力,2000(2).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产品  电磁兼容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