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自主创新 中电电气演绎“速度为王” 正文
自主创新 中电电气演绎“速度为王”

自主创新 中电电气演绎“速度为王”

点击数:7120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3:4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4月27日,金陵城内一片喜气。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著名财经类专家、学者共赴由中电电气集团主办的“阳春三月下江南——中国财经专家走进中电电气”大型高峰论坛,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者间的相聚”就此拉开帷幕开。
“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型,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中电电气集团一步跨越了一个时代,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蜕变,其发展速度令人瞠目,其自主创新的举动也非常值得借鉴。”会上,毕马威咨询公司董事长、香港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能力战略研究所所长尹传高博士如此评价中电电气在太阳能产业领域的发展。
    轻轻松松与美国杜邦联合,潇潇洒洒牵手光伏科技,高尖新技术强势推进……中电电气以惊人的速度脱胎换骨,仅用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就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实现了一个漂亮的跨越。
    在业内人士眼中,中电电气是一个奇迹。
中电时速
    给予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但当机会来临时,能真正抓住机会更重要。
    “企业家必须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如果稍稍犹豫,机会便失掉了。”这是中电电气集团董事长陆廷秀的心得。
    2004年5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作的华人科学家赵建华携多年在太阳能领域研究的世界领先技术,回国寻找合作伙伴。在一次洽谈会上,他与陆廷秀相识了。
    当时,太阳能光伏产业刚刚向业界展示它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多数企业还对该产业持观望态度。但陆廷秀却对赵建华的科学成果非常感兴趣,只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陆廷秀就果断拍板:进军太阳能光伏领域,做新能源产业的领跑者。
    2004年10月8日,中电电气南京光伏项目奠基暨开工典礼在江宁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
2005年6月25日,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
    从前期的调研论证到做出决定,陆廷秀只用了1个月;从江宁这片荒地上挖下第一锹土,到看到天蓝色的电池片从生产线上“走下来”,中电电气人仅用了8个月。而在国外,这两个过程加在一起至少要4年时间。
    “8个月建成一条国际一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这样一个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不仅大大推进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在国际光伏产业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中电时速让业内人士大为震惊。
速度给中电电气人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收获的惊喜。
    公司尚未正式投产,十几家国外客商就前来订购太阳能电池;中电电气的光伏电池片尚未下线,就有客户在厂房里等着提货;有的国外商家为了能够确保采购得到长期保障,还和中电电气签订了长达10年的合同。
    如今,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而且还是先付款,后提货。“今年不过是收获‘光伏’的开始,未来几年才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说这话时,陆廷秀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技术创新

    一招鲜,吃遍天。
    在陆廷秀看来,不同于他人的新鲜招数,就来自于自主创新。
    “中电电气能在光伏发电领域站稳脚跟,依靠的是赵建华博士所领导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的技术支持,这是中电电气在这一领域最突出的优势。”陆廷秀告诉记者,将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由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偏低,致使太阳能发电成本是通常煤炭发电价格的3-5倍。
    “1999年,赵建华博士在一块4平方厘米的PERL硅电池上,创造了24.7%的记录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他一回国,就被我们公司连人带技术地引进来,一下子将中国的光伏产业带到了世界最前沿,中电电气也一下子跃居世界光伏产业的第一方阵,成为这一行业的技术领先者。”陆廷秀介绍说。
在公司正式投产、订单源源不断的情况下,中电电气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当业内人士都在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紧张而发愁的时候,中电电气则在被公司任命为总经理的赵建华的带领下,将目光转向了一种新型电池——N型电池。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都制作在P型硅材料上。利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电池,同行认可的最高光电转换率效率在16%左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性价比的空间非常有限。赵建华根据这一情况,自主研发了一种高效新型的N型太阳电池,已达到21%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
    业内专家认为,光转化率提高到20%以上后,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对太阳能的光伏利用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将创造一个新的高效太阳能市场。
    目前,赵建华主持的这一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相关的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悉,今年晚些开工的第二、三条生产线将采用N型电池生产技术。
    这一次,中电电气又走在了同行前头。
    “要知道,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说,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更是硬道理。只有创新才能先人一步。”陆廷秀表示。

本文关键字:创新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自主创新 中电电气演绎“速度为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