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管敷设方式,施工检修和分支都不方便,可考虑每50米设置一个工作井,主要是巡视、电缆施工敷设、牵引时使用,考虑常用最粗电缆(300mm2电缆)裕度绕圈,工作井净尺寸宜为2.8X2.8米,工作井底部应比最下层保护管低500mm以上。
隧道敷设方式,施工检修和分支都较方便,可只在隧道的终端、过街顶管以及需设置分接箱、环网柜的部位设置工作井,工作井尺寸也只考虑最粗电缆裕度绕圈,净尺寸为2.8X2.8m。
所有工作井应在人孔下方设置不小于500mm长、500mm宽、500mm高的集水坑,工作井底板应向集水坑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
电缆路径一般位于人行道上,但与街道交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老城区、交通重要的街道施工时,政府一般要求尽量减少破路、杜绝严重影响交通,所以穿越街道应采用地下牵引或顶管工艺。当一处横穿街道电缆数量较少时,可考虑一根电缆牵引一根电缆管,牵引管材选用加厚的150mm聚乙烯PE管;当一处横穿街道电缆数量较多时,考虑多根电缆使用一根顶管,一般采用直径不小于800mm的砼管,采用机械顶进和人工掏挖相配合的施工方法。
牵引(顶)管的设置应与工作井的设置综合考虑,可调整工作井的深度,保证牵引(顶)管两侧必须进入工作井;在牵引(顶)管施工前,必须仔细查看地下管线测量资料,熟悉掌握地下情况,尽量避免破坏地下已有管线。
电力电缆的品种和规格有上千种之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按电缆的绝缘和结构不同,分为纸绝缘电缆、挤包绝缘电缆和压力电缆三大类。纸绝缘电缆是绕包绝缘纸带后浸渍绝缘剂(油类)作为绝缘的电缆,是一种古老的电缆品种;压力电缆是在电缆中充以能够流动、并具有一定压力的绝缘油或气的电缆,一般可用于6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目前10KV及以下电缆线路中常用的电缆挤包电缆又称固体挤压聚合电缆,是以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挤包形成绝缘的电缆,主要有聚氯乙烯(PVC)电缆、聚乙烯(PE)电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和乙丙橡胶(EPR)电缆等。
交联聚乙烯电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技术发展最快的电缆品种,其制造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安装工艺较为简便、导体工作温度可达到90 度,由于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交联聚乙烯电缆产品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完全能满足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需要,产品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已有很大优势,我们在城区的电缆工程中全部选用了三芯交联聚乙烯电缆YJLV22和YJV22系列产品。
电缆截面和导体,按持续工作电流确定。考虑施工和综合造价,选用电缆截面不应超过300mm2,如果根据计算超过300mm2截面,应考虑调整接线方式,改由两根以上电缆并列供电。电缆导体优先采用铝芯,但在变电站出线、廊道紧张、负荷较大区域可酌情使用铜芯电缆。
一般街道最少采用两根主干电缆供电,一根电缆沿线串接大量分接箱,然后由分接箱向各用户供电,带沿线主要负荷;一根电缆根据电缆制造长度沿线串接少量分接箱,只带沿线一些重要负荷,与环网柜联络,在事故情况下转供其他线路负荷。
环网柜一般设置在十字街口,作为主干线路联络之用,一般不带用户,普通选用四路进出线带负荷开关形式,负荷开关为三位置,可以运行、拉开、接地三种方式,进出线额定电流为600A。
分接箱根据电气接线、沿线用户及所处位置,分为一路进线带负荷开关和不带负荷开关两种,可以满足不同环网供电方式,均为二路进线,额定电流为600A;多路出线,额定电流为200A。
电缆分接箱、环网柜体积较小,取得城建局同意安装于沿线工作井之上;箱式变压器体积较大,应考虑安装于道路规划红线以外。
电缆是一种可燃物,构成电缆的材料中有一大半为高分子聚合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会熔融,当局部电缆着火燃烧而产生高温,达到或超过邻近电缆引燃的温度时,就会导致电缆群体延燃,严重的还会将相连的电器设备全部烧毁。电缆火灾事故无论是受外界火源引起还是由电缆自身故障造成,都具有火势猛、蔓延快、抢救难、损失严重等特点,因此可以说,电缆运行中的防火问题是影响电缆安全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设计必须充分重视。电缆着火的原因多种多样,目前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只能从采取阻燃和防止着火的措施出发,予以防范。
穿管敷设方式的阻燃和防火措施较为简单,投资较少。首先在所有工作井的进出线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并在工作井段所有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然后有分接箱、环网柜的工作井(隧道与此相同),在井内顶板分接箱开口处及箱式变压器工作井在井内顶部不锈钢通风窗下,采用YJ型阻燃隔热板设置一道水平阻火墙,并在紧贴阻火墙下部的每根电缆上设置1米长纵向YJ型阻燃槽盒一个,盒内空隙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填充密实,阻燃槽盒采用L40X4镀锌角钢根据井内情况固定于距离最近的井壁上。
隧道敷设方式由于隧道内有大量的可燃物,所以阻燃和防火较为复杂,投资也较多。所有进出隧道或工作井、管径在300mm及以下的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在电缆分支处、长距离隧道中相隔约200m或通风区段处、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等部位,各采用YJ型阻燃隔热板设置一道纵向阻火墙加防窜燃档板,并在阻火墙紧靠两侧各5米的每根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长距离隧道中相隔1000m,采用YJ型阻燃隔热板设置一道带门(遇烟火可自行关闭)纵向阻火墙,并在阻火墙紧靠两侧各5米的每根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工作井段的所有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
11.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的增多,电力线路入地的经验会更多、技术更加成熟,但电力电缆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掌握国内外动态,才能搞好电力线路入地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电力线路工程技术标准规程应用手册》,曹欣春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电力电缆安装运行技术问答》,史传卿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手册,电工技术 - 电工手册
上一篇:住宅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