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政策法规国家出台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新政策 正文
国家出台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新政策

国家出台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新政策

点击数:7594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3:3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政策法规
 2003年10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作为指导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该技术政策适用于废电池的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贮存和处理处置等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选择,指导相应设施的规划、立项、选址、施工、运营和管理,引导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电池的种类和主要污染因素

    总体来说,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包括锌-二氧化锰电池和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锌-二氧化锰电池分为糊式电池和纸板电池。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包括碱锰电池、扣式碱性锌锰电池和可充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包括小型二次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小型二次电池主要有镉镍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此外还有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锌镍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

    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大量的重金属和酸、碱等电解质溶液。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镍、锌等,汞、镉、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锌、镍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一定数量也将对于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废酸、废碱等电解液可能污染土壤,使土壤酸化或碱性化。

    如果含有废酸、废碱和其他成分废电解液的废电池(如废铅酸电池和废镉镍电池)管理或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废电解液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污染既有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二、废电池污染转移规律

    废电池在收集、运输、贮存、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可能由于电池包壳的机械破损或化学腐蚀作用,导致其中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中。废电池中化学物质的释放在包壳破损前较为稳定,可认为包壳是废电池污染环境的一种天然屏障。普通家用干电池中的污染物质大多呈固态,从电池内部迁移到环境中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电池产品的更新换代,包壳越来越坚固,电池的贮存期延长,其污染物释放到环境需要的时间也会延长。

    被直接丢弃到环境中的废电池,即使电池的包壳较好,在环境中也会因长期腐蚀作用,电池内的重金属与酸碱等回逐渐泄露到环境中。直接集中堆放在环境中的废电池,电池发生腐蚀后,由于电化学腐蚀的微电池作用,还可加剧其它废电池包壳的腐蚀和污染物的泄露。因此,集中堆放时污染物释放量相对较大,对环境的危害性更为严重。人为将废铅酸电池和大型镉镍电池中的废酸、废碱以及其他废电解液直接倒入环境,会引起即时性的重金属和电解液污染。如受到随意抛弃铅酸废电池废酸污染的土壤平均含铅量在1-50g/kg土壤,严重超过土壤中铅含量的本底值。废镉镍电池的污染与铅酸电池类似。

    三、废电池污染防治的原则

    1、全过程控制、避免二次污染和污染转移原则

    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废电池管理和污染控制思路,结合我国废电池污染特性和实际情况,技术政策提出对废电池的控制要遵循电池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基本原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总体技术原则。

    2、突出重点、分类控制的原则

    废电池属固体废物,其中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属于危险废物,需要采用更严格管理方式,废电池的危险属性的判断是废电池环境管理的焦点。


本文关键字:技术  国家  废电池  电工政策法规电工技术 - 电工政策法规

《国家出台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新政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