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本构成 1、电源 2、负载 3、控制设备 4、导线
电流 Q-电荷量 t-时间 I-电流 IKA=1000A
电压(电位、时势) Uab=Wab/Q Wab-焦耳J Q-电荷-库仑C
Uab-电压 伏特-V 1KV=1000V
电压的参巧点--电源a点
两点之间的电压叫电压降
时势--从电流的一则流向另一则
电阻 R-电阻(欧姆) -电阻率
L-长度(米) S-截面积(mm2)
选择题:把长度一定的导体截面减少一半,他的电阻是原来的4倍。
欧姆定律 公式转换 U=IR
电阻承受电源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全电路欧姆定律
R0-回路电阻(电源内阻、电路电阻)
I-是整个电路电流,
R+R0-是整个电路电阻。
简答题 什么是全电路欧姆定律? (D)
解答题 1、已知:E=6V R=2.9 I=2A,
求1、R0=? 2、当R=5.9时,I=?
解: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
得:1、R+R0=V/I=6/2=3-2.9=0.1()
2、当R为5.9时:=6/5.9+0.1=1
答;R0=0.1;I=1A
基尔电流霍夫定律
根据图示求得:
I3=-2.5A I4=1A
基尔电压霍夫定律 U1+U2-U3-U4=0
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所有电压集合等于零
电阻串联电路--几个电阻头尾依次相接,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接法叫做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路有以下的特点:
1、电路各电阻中流过同一个电流。即 I=I1=I2=I3。
2、各个电阻上电压降之和等于总电压,
即 U=IR1+IR2+IR3=U1+U2+U3。
3、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即总电阻为: =R1+R2+R3
4、各电阻上电压降之比等于其电阻比,即
U1/U2=R1/R2 U1/U3=R1/R2(分压公式)。
等效于
例:在图(a)中,若U=140V,I=4A,R1=10(),
R2=15(),求R3和U3。
解: =U/I=140/4=35()
R3=-R1-R2=35-10-5=10()
U3=IR3=4×10=40(V)
或:U3=U-U1-U2=140-4×10-4×15=40(V)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通常也叫等效电阻。图(b)是图(a)的等效电路
电阻并联电路
将几个电阻的头与头接在一起,尾与尾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做电阻的并联,如下图所示:
等效于
并联电阻有以下特点:
1、各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U3。
2、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电阻支路电流之和,即=I1+I2+I3。
3、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1/=1/R1+1/R2+1/R3 (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何一个电
4、通过各支路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例:在图(a)中,若R1=20,R2=30,R3=60,求电路的总电阻。若U=110V,求I1、I2、I3及I。
解:1/=1/R1+1/R2+1/R3=1/20+1/30+1/60=1/10
=10
I=U/=110/10=11(A)
I1=U/R1=110/20=5.5(A)
I2=U/R2=110/30=3.67(A)
I3=U/R3=110/60=1.83(A)
电阻混联电路
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称为电阻的混联电路,如下图(a)所示:
等效于
图(b)是图(a)的等效电路图。
分析计算混联电路的方法如下:
1、应用电阻的串联、并联逐步简化电路,求出电路的等效电阻。
2、由电路的等效电阻和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电路的总电流。
3、根据欧姆定律以及分压、分流规律由总电流求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在分析和计算混联电路时,首选将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弄清楚。当电路图中这些关系不易辨认时,可将电路图改画,使其美观清楚。
与电阻的串、并联相似,电源也可以经串联、并联后使用。电源串联时,等效电动势为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其等效内阻为各电源内阻之和而在各电源上流过的电流相同。电源串联的效果是提高电路的总电动势。
例:图4-6中,若E=120V,
R0=1,R1=19,R2=30,
R3=60,求内阻R0上的电压降UR0和流过R2的电流IR2。
解:R2.3===20()
=R0+R1+R2.3=1+19+20=40()
I=E/=120/40=3(A)
UR0=IR0=3×1=2(V)
IR2= . I= ×3=2(A)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岗位职责,电工技术 - 电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