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是一次小A和小S说:你来这是从洋鬼子那投靠到共产党,我来这是土八路把枪扛,你是洋买办,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就相信老毛说的,农村包围城市,公司现在走的路线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我相信再过几年我就成为了县委书记,你就会是公司的洋贵族,赚他个百万的,找个小妞过日子,爽啊……他美美的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中,当时HW的股票分红高的吓人,每年制造的百万富翁据说多的很,所以他就开始做起了美梦。而事实上小A后来没有呆到百把万到手就自动撤了,原因是他负责的市场没有做大,连续几个大项目丢掉,搞得考评成D,这就是要走人的标志了,市场无情,人也无情,他就被淘汰了。
我们培训结束后各自被分到要去部门,大家是各个部门招聘进来的,在一起只是培训,具体到哪个部门上班和你应聘的职位有关系。第一天上班心情是激动的,我早早的就来到新时代广场,一楼的大堂有个半人多高的电脑显示屏立在那里,这就是打卡设备,我把自己的工卡朝感应区前一刷,的的一声,屏幕立刻显示了我的大名和上班时间,我第一天上班啊。办公室还没有什么人,但陆续的有人过来,有人手中还拎着早餐和报纸,大家都开始步入自己的办公桌,我陌生的看着他们在自己的电脑前说笑着,打开电脑的空隙,摊开报纸议论今天的头条新闻……我找到来应聘时候的人事部,上次带我去面试的姑娘已经来上班了,她正在看《南方都市报》,我报上姓名,说自己来上班报到的。
她看了看我的工卡,哦了一声,某某你好!培训结束了?对。那好,你先坐,等会我领你见部门同事,不巧你们部门领导出差了,估计下周会回来,但部门已经给你指定了导师,导师会协助给你办理相关手续,先看会报纸吧,如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部门领导出差了,我被交给了“导师”——一个看上去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导师,莫非就是我老师,我生生的说“某老师,您好!请多帮忙!”天啊,说完我都红脸了,导师却显得很稳当:不要叫我老师,叫我名字好了,我来领你见下部门的同事,一圈介绍下来,我一个都没有记住,只知道自己在说“请多多关照”,几乎成了小日本!但是每个同事都会起身和我握手,欢迎我的到来。
奇怪的是部门都是年龄相差不多的年轻人,以男同胞居多,和我原来国企里面的老员工占多数相比,我没有发现一个“老”面孔。导师说,我们这个集体成员有10几个人,带领导也不过20人,却负责着公司所有的市场业务的考核和管理,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你先来就跟着我熟悉业务,慢慢的上手工作,我也会比较忙,不过有很多流程给你自己看,有问题就来问我。
你的座位在……这就是我的导师,华为公司一个很有特色的岗位,不是岗位,应该是兼职的角色,因为每个导师任职的时间就是新员工来后的试用期期间,如果顺利完成了试用期答辩,导师的任务也就结束了,你就可以顺利的成为一名部门合格的员工了。
导师往往是部门业务骨干,熟悉认同公司的文化和管理,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且能够有责任心带领新员工,帮助新员工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才能做导师,公司文件规定没有做过导师的人往往不能提拔为干部,可以说导师制度实际是培养沟通管理能力的基层干部培养池。
我后来也担任了多个新员工的导师工作,自我感觉,就是师父带徒弟,难怪我没有成为LEADER:)而实际导师制度的初衷是带领引导新员工熟悉、认同HW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熟悉公司的制度,做思想沟通工作,而后来演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以技能的传帮带了,无形中削弱了导师的真实功能。
我有时在想,为何要设置导师,联系BOSS的经历,我想更多的是军事化的管理熏陶下给BOSS的管理思想造成的,现在我们国家的军队部门不都是有政治指导员之类专门做思想工作的吗?后来才知道公司还有一类专职的“导师”,那就是“老专家”。
我开始跟着导师学习华为的工作,导师交给我一份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让我自学,然后有问题问他。这两本制度是A4纸张打印的,已经很旧了,想必是经常翻阅所致。我分配了一张办公桌,又到秘书那领取了文具——一支签字笔和一本笔记本,还有告示贴、装订器之类的我估计很少能用上,就没有领,文具放在一个很大的柜子里面,由秘书负责管理发放,当事人需要签领即可。
想想我原来呆的国企,买一支笔还要找总经理签批,简直是天壤之别,我怀疑这样领法是否大家都开始乱领了,其实完全是杞人忧天,管理这种文具简直就不用叫做管理,因为这是办公用的,所谓该花的就必须花,华为在这方面是十分大方的,但是我也发现这里打印用的纸张浪费严重,尽管有无纸化办公的号召,但很多人,尤其是领导喜欢将文件表格打印处理看,并签署,可能感觉这才象个领导……
制度也的顺序很奇怪,我见惯了国企如法律条文般的通知、规定,第一次见到这种以“目的、适用范围、定义、流程”等标题写的制度,还很不适应。感觉是西化的东西,而且制度的标题栏目还有如起草者、审阅者之类的角色定义,还有如V1.0,V1.5之类的似乎是软件版本般的用版本等级,更多的是很细,每个看似乎很简单的动作如“归档”都写的很仔细,“归档”需要的动作包括什么什么到什么什么,简直就把这个动作的每个步骤放慢电影一样放出来了,哈哈,这样的制度真不错,看着看着我由衷的感叹。
原来这些文档的拟定都是采用国际有名的跨国公司IBM的那套来起草的,我加入的时候,这个大公司已经在华为推行它的管理制度有年头了,不光在文档规范上,更多的是流程上,几乎都是IBM的影子,后来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要先僵化,再固化,最后才是优化”,所说的就是指对IBM的全盘照搬,削足适屐,等到大家都习惯了这双鞋子后才开始来看鞋子是否笨重了,是否不好看了咋的,然后才来改鞋子,而开始是不行的。原来如此,看多了自然我就开始模仿着这样写东西了,真的形成了一种风格或者说是规范。你不得不承认洋公司在这方面的过人之处,而管理的基础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模型化,或者说是流水线作业一样,没有很多例外的东西出来,这样的管理就是能省下精力做例外化,做更多的管理优化,这些我是过了很长时间的思索的才感觉自己明白了的。导师忙着他的工作,不停的接听电话,上电脑打字发邮件,还要开不同的会。我的电脑还没有,就只有在他不在工作的时候借用他的电脑看那些很多没有打印出来的制度。
我就象领导一样,习惯看纸面的东西了,而且电脑不常用,感觉生疏的很,虽然自己在大学时候学习过,但对于这个那个的应用软件我除了会打字别的就是上下翻页的看文字。对着电脑看文件还不很适应,而我们都要用电脑办公,心里忐忑的,如果让我来做,我这个电脑都不熟悉的家伙如何能上班啊。此时,我才感觉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着边际,幸好,幸好,我进来了,我就有机会开始学这些我不会的东西了。嘿,这世界就是给我们这些没有用的人要创造机会学习发展,而华为给了我这个平台!
导师见我不熟悉电脑,亲自到别的同事那里借来我们需要用到的LOUTS-123/WORDPRO指导。想必大伙没有什么人用过它吧,或者是用过但是现在都换成了MICROSOFT OFFICE了吧,可是这个玩意当初就是我们规定要用的办公软件,我就照着书本开始了学习。
而我们用作个比OFFICE落后很多的软件工作的时候,我还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软件太不好用了,用WORD、EXCEL、POWERPOINT都省力气,但是老板不用这个,因为它来源于IBM.有传闻说,因为公司当初也是用的OFFICE,当初没有舍得买大量的原版软件,于是就很多人开始互相拷,这个消息不知道什么时候传到MICROSOFT了,当然,目前在国内大街小巷的盗版遍地都是,可是有上万人在用没有经过注册的东西,MICROSOFT会干吗?所以就来谈了,但是价格谈不好,老板气急了:公司停止用MICROSOFT,改用LOUTS,就不用你,你还能吃了我们?!哼。
这个规定一下来,任何装MICROSOFT的都要改成LOUTS,除非经过特批。而我也就有机会学习和利用LOUTS来工作了,这个规定知道02年才逐渐放松,MICROSOFT才遍地开花,原因是上上下下都反映“LOUTS太不好用了,不符合国际化大公司的办公和交流使用……”然后公司上下开始了一场LOUTS转换成MICROSOFT的文档转换工作,到今天新员工去华为上班,你已经不会发现有人再用LOUTS干活了,老的文档可能还是LOUTS做的,那毕竟是少数。
看文档的时间就清楚了我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时间过的也很快,导师不时的还来问我有什么问题,其实文档中写的都很清楚,只是有些词语有华为特色自己不能看懂,现在想想,真的是要感谢导师的指导,感谢华为给我一个机会能学习,导师后来成了我的好兄长。
说说我的导师吧。他比我年长一些,他是研究生毕业,来公司2年多了,作为部门骨干开展工作,我们除了谈工作还谈对华为的感想,谈自己的目标。就如很多深圳的外来人员一样,很多人因工作忙碌,接触范围有限而在年龄大了的时候都没有谈朋友,后来导师也成了这类人,他每天忙于工作,业余时间还经常加班,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就在宿舍睡觉,根本就没有时间找女朋友,等他父母督促他要带个媳妇回家时他才象热锅上蚂蚁一样开始寻找目标,那时候已经是30出头了,没辙,我还把自己认识的认为合适的老乡拉出来和他见面,终究人家嫌他年龄大了就没有接触下去。
其实在深圳,外面有很多姑娘都希望能嫁给华为工作的小伙子,原因是公司正规,名气大,小伙子收入高、学历高,而且工作稳定,人品一般都很好。
我曾经听说个趣闻,公司一个同事要结婚了,到公司借户口本去办理手续,人家说,你去医院做婚检吧,去就去吧,这一去,做检查的主任大夫就热情起来了:你是华为的?是啊,哦,你不小了哦,不过男同志现这个年龄结婚也挺多的(他30出头)。在华为几年了?4、5年了。你们公司不错的哦,还可以。和你商量个事情好不好?咦?什么事情和我商量?同事吃惊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华为 电工范文,电工技术 - 电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