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移动机器人无线实时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正文
移动机器人无线实时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移动机器人无线实时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点击数:7683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1:3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2.2 机器人无线通信的总体设计框架
  基于机器人与无线通信模块的特点,设计的无线控制机器人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 PC机与机器人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实验PC机(上位机)所用的软件是VC++6.0,用VC做串口通信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控件MSComm,也可用Win32的API串行通信函数,本文选择CSerialPort类进行串口通信编程(属于Win32的API串行通信编程)。该编程方法是一个多线程的串口编程类,与MSComm控件相比,CSerialPort打包时,不需要加入其他的文件,而且函数都是开放透明的,允许进行改造。此外,不需要去理解很难掌握的数据类型[4]。有关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参看参考文献[4]。下面主要介绍反馈控制系统是如何设计的。
  对被控对象进行开环控制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所以必须对机器人进行闭环控制。整个反馈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首先必须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通过实验测得机器人左右两电机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得到如图3所示的被控对象的模型图。
  从图可以看出,机器人的左右两轮都是非线性的特性,电机的输入参数大于60时,输出的实际速率基本饱和了。所以必须加入PID控制来克服机器人这种非线性的特性。
  在连续控制系统中,PID控制算法的控制规律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式中,u(t)为PID控制器的输出,也称为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ε(t)为偏差; 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为了在数字控制系统上实现PID控制,需将连续PID控制规律化成离散型的PID控制规律,即用差分方程表示。为此,取T0为采样周期。由于采样周期远小于信号变化的周期,可以用矩阵面积求和的方法近似式(1)中的积分作用,用向后差分的方法近似微分作用,则式(1)可以化为:
  式(4)称为PID控制器递推公式。应用(4)式计算采样时刻k的控制器输出u(k),可以极大地节省计算机内存空间和计算时间,使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许多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本身具有记忆功能,例如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具有保持历史位置的功能,当控制器给出1个增量信号时,执行机构在原来位置上移动某一定位置,达到新的平衡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增量型PID控制算法。设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增量为Δu(k),即:
  式(5)称为增量型PID控制算法。
  增量型PID与位置PID控制算法,本质上是一样的,仅在计算方法上有所变化。增量式算法一般用于步进电机之类的对象,但由于本文所用到的机器人的电机为非步进电机,它所输入的控制量应为绝对数值。所以本文采用位置式PID算法[5]。
  对于PID 3个参数的调节有各种不同方法,在本实验中主要是试凑法。试凑法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增大比例系数Kp,将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减少系统静态误差,但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增大积分时间常数Ti,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消除稳态误差的调节时间。微分控制作用,将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在整个反馈系统的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系统的采样时间T,本系统的采样时间不能设置得太短。由于机器人的测速是由光电编码器来完成,而实验中用到的码盘条纹只有66等份,时间太短,测速不准确,同时因微分作用加强,使得速度值抖动很大。此外,机器人本身存在非线性特性,这样就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采样时间。经过实验,当采样时间≥0.5 s时,机器人反馈回来的速度较平稳,抖动明显减小。整个反馈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4 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调节PID的3个参数,记录下机器人每次输出的速度值,然后再用MATLAB进行仿真,通过测得实际数据的仿真图如图5所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机器人  控制系统  无线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