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温差发电器的制备 正文
温差发电器的制备

温差发电器的制备

点击数:7367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1:3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1.传统切割法

    这种加工工艺的特点是对传统块体热电材料进行切割,然后组装成微型热电器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1997年报道了块体切割法。他们先把P型和N型的热电材料(单晶或者多晶的Bi2Te3)制成晶片,然后把P型材料和N型热材料的晶片叠加,并进行切割,再用焊接的方法连上导线,最后组装成器件。对热电器件加载直流电,测试了制冷温差ΔT和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这种微型热电器件可以与其他微器件集成在一起。但同时也提出了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晶片叠加起来以后的操作比较困难,所以晶片的厚度不能太薄,单晶Bi2Te3晶片厚度的极限是800μm,多晶Bi2Te3晶片厚度极限是400 μm。这一极限决定了微型热电器件中基本单元——热电偶的最小尺寸。一般的热电材料强度低,韧性差,切割起来难度

较大,所以该方法应用起来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2.模具成型法

    模具成型法是一种重要的微加工技术,它是利用有规则性微观结构的模板来对材料进行微加工。清华大学在2002年曾报道,利用硅晶片作为微型模具来制备微型热电器件。选用硅晶片作为模具,一方面因为基于硅晶片的微加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硅具有较高的熔点( 1414)和强度。模具的加工过程如下:先在硅晶片的表面涂一层感光胶,然后在掩模板下进行曝光,通过显影处理后在感光胶上形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对感光处理后的硅晶片进行反应离子刻蚀,没有受感光胶保护的部位被刻蚀成微孔。这样在硅晶片的两面加工出微孔阵列,然后在一面的微孔中填充P型材料,另外一面的微孔中填充N型材料,两面同时成型。晶片上微孔的边长为40μm,深度约为300μm,孔间距为10μm,用掩模和喷镀等微加工工艺把所有的PN结串联起来,组装成器件。最后,将硅膜用选择腐蚀的方法去掉。当把样品加热到630℃,并施加1 MPa的气压,将Bi - Sb - Te的合金融化后注入成型。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制备出在1 Cm2的面积上排列有1万对PN结的微型热电器件,输出电压超过20V

    3.薄膜技术

    薄膜技术主要用于生长薄膜热电材料,而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结合微加工技术来制备微型热电器件。这一类薄膜技术包括CVDMBE、电化学沉积和共沉积方法。如德国应用Two - Wafer技术研制的Cross - plane结构微型热电器件,先在硅晶片表面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在上面布置好导电电极,再用共溅射沉积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两块硅晶片衬底上沉积NBi2Te3P(BiSb)2Te3热电材料,然后把不需要的部分刻蚀掉,最后用Two - Wafer技术把它们组合成微型热电器件。薄膜的厚度为20μm,沉积速度为5μm/h。沉积过程中通过调节靶电压来调制薄膜的成分,最后需要对沉积得到的薄膜进行退火处理。

    利用薄膜技术制备热电材料,不但可以与其他微加工工艺完美结合,而且可以大大改善材料成分和结构,进而提高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利用薄膜生长技术制备的微型热电器件的功率更大,可达700W/cm2,在温度为300K时材料的优值系数可达2.4

    4LIGA工艺

    标准的LIGA工艺包括光刻、电镀和铸造3个基本步骤,是由德国喀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首先发明的。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最先报道了用标准LIGA工艺研制微型热电器件。先在400μm厚的氧化硅衬底上制作出导电用的Au布线,然后在上面用光刻方法制作出一套带有规则排列孔洞的感光胶,在孔洞里面用电化学的方法沉积PBiTe3热电材料,再用掩模光刻方法在感光胶内得到用于沉积N型热电材料的一套孔洞,在里面电沉积Bi2Te3,得到的热电材料微柱的高度为40μm;在另外一面也制作出导电用的布线,由此组装成微型热电器件。在进行测试之前,整个微型热电器件在250℃(保护气体为含7% H2Ar气)中退火2h,以提高热电偶与导线之间的电气和机械连接牲能,并提高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LICA技术可以使微型热电器件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并能把微型热电器件与其他传感器、芯片和光电器件集成。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