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与分析 正文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与分析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与分析

点击数:783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3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电源”包括电子电源和化学物理电源,本文介绍的主要是电子电源。“电子电源”位于电网(市电)与负载之间,对由电网获取的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向负载(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仪器仪表、军工器械等)提供优质电能的供电设备。它涉及的范围有多大,业内人士说法不一,本文对此不作讨论,重点介绍中小功率的电源设备。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电源。

由于电源产品应用的广泛性,电源市场的统计比较困难。国外有的利用功率器件的生产情况推算电源的产量。在中国销售的功率器件以及电源产品相当一部分从国外进口,而且销售渠道很多,因此国内电源市场的统计更加困难,本文提供的情况仅供参考。

1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统计的数据和资料[3],可以勾画出大致的发展轮廓。

第一阶段为1976年以前,是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解放以前,我国的电源产业基本上是空白,仅有制造蓄电池、干电池的小型企业。50年代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建立,随着电子工业原材料、元器件和整机产业的发展,电源产品从无到有。1959年有二厂一校生产五种规格1600多台电源。经过17年的发展到1976年,已有26个工厂,34个品种,52种规格,33000多台电源。生产单位增长8.7倍,品种规格增长10.4倍,产量增长20.2倍。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电源产业的规模还是很小。

第二阶段是1977-1989年,是中国电源产业初步壮大时期。

这一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电源产业也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1989年电源生产厂已发展到171家,产品规格340多种,年产电源54万多台。生产企业数量比1976年增长6.6倍,品种增长10倍,产品增长16.4倍。

在这一阶段,随着电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大的电源科技工作者急需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了解外部世界。自70年代中期开始,电源科技人员自发组织技术交流,1978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源技术交流会,1983年成立了中国电源学会,1986年得到原国家科委的批准。

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今,是中国电源产业的大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除原电子工业部系统外,机械工业部、邮电部、国防科工委所属系统等都参与了电源的开发和生产,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大量涌现,全国电源生产厂有上千家,几乎遍布全国。在这10年之中,大量的国外产品和企业进入我国,并占据了相当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这部分情况,后面详细叙述。

上面是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电源技术的发展大致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50年代是电源整机的创建和仿制时期,主要是仿苏的电子管直流电源、磁饱和交流电源和仿美、仿欧的电子或磁放大式交流稳压电源,并逐渐实现了国产化。这个时期的电源体积大、耗能高、效率低,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30~50年代的水平。

随着晶闸管、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电子管直流电源,磁饱和式交流电源逐渐被淘汰,晶闸管电源、晶体管电源、磁放大式交流稳压电源得到迅速发展,占据了电源市场的统治地位。如1976年生产的33000多台电源产品中,电子管直流电源只有2个规格800多台,分别占直流电源品种的4.1%,规格的5.6%,产量的4%。

全控功率器件的出现促进了电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GTO可使兆瓦级的逆变电源设计简化,可取代需要强迫换流的晶闸管,目前仍在电源中广泛应用。功率MOSFET的出现,构成了高频电力电子技术,开关频率可达100kHz以上,并可并联大电流输出。IGBT是MOS输入、双极型输出的复合型功率器件,工作频率与GTR相当,其电压定额较高。

随着新型功率器件的出现,脉宽调制(PWM)电路、各种各样的零点压、零电流开关或变换的拓扑电路得到广泛应用,使电源产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并且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2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10年来中国电源产业无论是电源技术,还是产业的规模,都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阶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行业。

2.1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电源是各种用电设备的动力装置,是电子工业的基础产品。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促进电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更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1)信息产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以其他行业三倍的速度快速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对电子工业的投资比重由过去五年的2.2%提高到5.4%,总投资规模达到4293亿元,比过去五年增长近12倍,因此成为电源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详见表1、表2。

表1几年来计算机市场销售情况(万台)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销售量45.071.8115.0210.0350.0420.0500.0增长速度80%59.6%60.2%82.6%66.7%20.0%19.0%

表2几年来程控交换机市场(万线)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程控交换机11041386265933254023增长率  25.54%91.85%25.05%20.99%局用交换机749990172530963700增长率  32.18%74.24%79.48%19.51%

美国预计2001年AC/DC开关电源48.6亿美元,DC/DC开关电源14亿美元,合计为62.6亿美元,其中用于通信方面的开关电源21.98亿美元,占开关电源总量的35%。

  中国通信方面应用的开关电源35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的通信事业发展初期,通信电源在开关电源总额中所占比例可能比美国要大,就按50%计算,全国开关电源总额就达70亿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仪器内部的开关电源。

②不间断电源(UPS)

中国的UPS市场有多大,众说不一。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统计1999年的UPS市场是16.8亿元。据中国电子报1998年报道,1996年销售UPS41万台,26亿元人民币,1997年销售62万台,销售额超过30亿元,1998年销售UPS约90万台,销售额约35亿元。如果说16.8亿元,数额太小。UPS销售渠道很多,仅国外品牌就有几十个,可能统计不全。若说35亿元以上,根据又不充分。据估计20~25亿元是可能的。

据CCID对1999年16.8亿元UPS的销售统计,UPS市场(销售额)区域分布情况是:华北20.34%、华东24.25%、华南18.05%、西南11.96%、华中10.02%、东北8.62%、西北6.76%;按行业分布情况是:金融34.05%、电信29.45%、政府6.25%、邮电5.82%、家庭4.28%、税务3.50%、教育2.36%、其他14.29%。

③其他电源

上面只介绍了开关电源和UPS,电源还有许多种类,如变频电源、电解电镀电源、焊接电源、感应加热电源、充电电源、霓虹灯和照明电源、航空航天和军用电源等。这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只能加以分析和预测。

综上所述,仅开关电源和UPS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00亿元,再加上其他电源,据保守估计,电子电源的市场规模有150亿元以上。电源产业的另一个大领域就是化学物理电源,据全国100家较大的电池生产厂家统计,产值约100亿元。据中国化学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介绍,全国电池厂家大约2000家,全国的化学物理电源大约150亿元。电子电源和化学物理电源加在一起,每年大约300亿元以上,这就是中国的电源市场。

(2)中国电源企业有多少

中国有多少电源企业?谁都说不清楚。去年出版的“中国电源企业大全”收录全国电源生产销售企业5000多家,是否准确很难说。中国电源学会最近几个月整理了一下企业名录,这个名录包括:中国电源学会的会员单位,最近两年参加电源展览会的单位,最近一年在报纸刊物上刊登广告的单位,这些单位都是比较准确的,有1100多家,包括电子电源的生产、销售和主要配件企业。据估计,这1100多家企业占全国电子电源企业总数的比例不到50%,也就是说全国电子电源企业的生产销售和主要配件企业有2000家以上。据由中国电源学会主办(主编)的《电源技术应用》和《电源世界》两个刊物向电源整机厂和器件厂的发行量都在3000家以上。据中国化学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介绍,全国的化学物理电源企业也有2000家左右。如果说中国的电源企业有5000多家还是有根据的。

中国电源企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深圳、东莞、广州、珠海、佛山等地。二是长江三角洲,主要是上海、苏南、浙江的杭州和温州一带。三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武汉、西安、成都等地也有一定的分布。

2.3中国电源产业的特点

(1)产业分散

由于电源产品应用的广泛性和产品的多样性,就形成了电源产业布局的分散性,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几乎都进行电源产品的开发生产。也因此,各个档次的电源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且电源技术的门槛比较低,投资相对比较少,所以大量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几乎遍布全国。

(2)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部门归口管理协调整个电源行业,故整个行业缺乏协调和规划。再加上产业布局的分散性,就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影响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电源产品的标准和质量管理也很分散,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某一个企业或产品若要进入电信、铁路、电力、军工等系统,要经过不同机构的检测和认证。

(3)中国已形成一批龙头电源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一批超亿元,甚至10亿元以上的电源企业,如华为电气股份公司、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公司、烟台东方电子信息集团等。他们有比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有些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这些企业是带动中国电源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

(4)大量的国外产品进入国内

中国日益扩大的电源市场不仅孕育了国内几千家生产销售企业,而且吸引了大批境外公司和产品进入国内。在UPS产品方面,如山特、APC、爱克赛、梅兰日兰、三菱等;在通信开关电源方面有爱立信、美国的VICOR、腾讯科技、朗讯、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新电元等。在某些领域国外产品占有相当份额。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电源  中国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与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