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台湾、香港的生产企业移居内地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发展,台湾的电源生产厂商纷纷在大陆设厂生产,目前在大陆的生产规模已经超过了在台湾的规模。以开关电源为例,1997年在台湾本地生产只占15%,而大陆等地有85%;到了1998年台湾本地生产又减少到7.5%,在大陆等地达到了92.5%。如台湾的台达公司,在东莞、上海、天津都设立了工厂,还要在江苏的昆山、吴江等地再开工厂,在上海浦东设立了研发中心,台达公司董事长郑崇华先生以他个人资金在大陆设立了“电力电子研究基金”和奖学金,2000年已开始执行。
3对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3.1中国电源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发展壮大、形成规模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一些初具规模的电源企业,除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公司、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等少数几个企业历史较长外,大多数公司都是90年代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外公司,除山特、梅兰日兰几家公司是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外,其他公司也都是90年代进入国内市场的。
(2)中国电源企业状况
由于企业众多和市场竞争激烈,电源企业的升降、起伏变动剧烈。从中国电源学会的会员单位变动情况看,每年都有一批新单位加入,每年都有一些单位因倒闭、转产等原因退出;中国电源学会每年举办一次电源展览会,每次展览会都有一批新企业参加,有些老企业逐渐消失。
(3)中国电源市场特点
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加强,一批国家级的工程项目陆续开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电源市场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的改造,有的正在进行,有的刚刚开始。即使计算机和通信行业,也不断形成诸如网络信息和移动通信这样带动电源产业发展的热点。中国的电源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电源市场的发展。
3.2加入WTO后对中国电源产业的影响
中国电源市场竞争和发展的结果必然促使产业内部的分化和重组,形成一批实力强大的企业主导市场,不适应的企业将被淘汰。中国加入WTO之后将会加速这个进程。
加入WTO之后,要和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市场国际化。加入WTO之后,将促进电源市场的规范化,今后市场的竞争将是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国际接轨。例如华为电气公司设计的DC/DC模块电源,一开始就坚持国际标准,产品出来之后打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等地。
服务已是电源市场竞争的焦点。电源产品的门槛较低,制造技术上的公开性和各种原材料采购上的相似性,使厂商间在产品质量及技术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服务已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之后,企业必须重视这一点。
3.3增强中国电源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的电源产品已有批量出口,如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等,其电源产品已随他们的通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且在国外设立工厂,建立合资企业。
中国的电源技术和产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有很大进步。同国外的产品相比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在价格上有优势,在东南亚、非洲以及发展中国家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加入WTO之后,不仅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产品也要国际化,国内生产企业不仅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也要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
目前已有许多国外公司和产品进入国内电源市场,并占有相当份额,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电源界将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一批具有实力的国内电源企业,应当担负起发展民族电源工业的重任,国家也应采取扶持政策,形成国际竞争能力,进军国际电源市场。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电源 中国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