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技术湿式制程与PCB表面处理 正文
湿式制程与PCB表面处理

湿式制程与PCB表面处理

点击数:738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5:5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技术
  8、Coat,Coating 皮膜,表层

  常指板子外表所做的处理层而言。广义则指任何表面处理层。

  9、Conversion Coating 转化皮膜

  是指某些金属表面,只经过特定槽液简单的浸泡,即可在表面转化而生成一层化合物的保护层。如铁器表面的磷化处理 (Phosphating),或锌面的铬化处理(Chromating),或铝面的锌化处理 (Zincating)等,可做为后续表面处理层的"打底"(Striking),也有增加附着力及增强耐蚀的效果。

 10、Degreasing 脱脂

  传统上是指金属物品在进行电镀之前,需先将机械加工所留下的多量油渍予以清除,一般常采用有机溶剂之"蒸气脱脂"(Vapor Degreasing)法,或乳化溶液之浸泡脱脂。不过电路板制程并无脱脂的必要,因所有加工过程几乎都没有碰过油类,与金属电镀并不相同。只是板子前处理仍须用到"清洁"的处理,在观念上与脱脂并不全然一样。

  11、Etch Factor 蚀刻因子、蚀刻函数

  蚀铜除了要做正面向下的溶蚀之外,蚀液也会攻击线路两侧无保护的铜面,称之为侧蚀(Undercut),因而造成如香菇般的蚀刻缺陷,Etch Factor即为蚀刻品质的一种指针。Etch Factor一词在美国(以 IPC 为主)的说法与欧洲的解释恰好相反。美国人的说法是"正蚀深度与侧蚀凹度之比值",故知就美国人的说法是"蚀刻因子"越大品质越好;欧洲的定义恰好相反,其"因子"却是愈小愈好。很容易弄错。不过多年以来,IPC 在电路板学术活动及出版物上的成就,早已在全世界业界稳占首要地位,故其阐述之定义堪称已成标准本,无人能所取代。

  12、Etchant 蚀刻剂,蚀刻

  在电路板工业中是专指蚀刻铜层所用的化学槽液,目前内层板或单面板多已采用酸性氯化铜液,有保持板面清洁及容易进行自动化管理的好处(单面板亦有采酸性氯化铁做为蚀刻剂者)。双面板或多层板的外层板,由于是以锡铅做为抗蚀阻剂,故需蚀铜品质也提高很多。

  13、Etching Indicator 蚀刻指针

  是一种重视蚀刻是否过度或蚀刻不足的特殊楔形图案。此种具体的指针可加设在待蚀的板边,或在操作批量中刻意加入数片专蚀的样板,以对蚀刻制程进行了解及改进。

  14、Etching Resist 抗蚀阻剂

  指欲保护不拟蚀掉的铜导体部份,在铜表面所制作的抗蚀皮膜层,如影像转移的电着光阻、干膜、油墨之图案,或锡铅镀层等皆为抗蚀阻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表面处理  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

《湿式制程与PCB表面处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