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基础知识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无线电频谱管理电磁兼容分析系统 正文
无线电频谱管理电磁兼容分析系统

无线电频谱管理电磁兼容分析系统

点击数:796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3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
    2、与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原则。作为应用软件的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纳入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与信息系统总体集成。
    3、可扩展原则。EMC系统软件结构要具有充分的可扩展能力,以适应无线电管理发展的需要。
    4、可升级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应考虑软件的移植和升级。
    5、开放性原则。充分考虑到与其它系统(如台站数据库、监测测向系统、频率规划管理系统等)之间的互连互通,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6、易操作性原则。采用GUI图形界面接口,遵循通用标准和规范,界面设计力求简洁、美观,尽量减少键盘输入以方便操作。

    
四、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的结构
1、基于信息系统平台上的EMC系统结构图
2、EMC系统与信息系统数据库关系图
3、EMC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说明
    (1)频率管理系统生成的频率划分、规划、分配等数据存储在基础数据库中,EMC系统可以按需调用数据,但不能更改。
    (2)台站管理系统在设台过程中,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EMC系统需要调用台站管理系统中的台站数据,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馈线以及设备数据等,但不能更改。
    (3)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EMC系统可以按需调用数据,并将场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调整相关参数以便更精确的做出场强预测。
    (4)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对数字化地图数据的存取以及相关操作,EMC系统进行技术分析计算时,可直接从地理信息系统调用相关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地貌等),并可集成和拓展GIS具有的基本功能,EMC系统不对数字化地图数据进行更改(专用数字化地图的制作不包括在内)。
    (5)设备参数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台站设备的基础技术参数进行管理,如发射信机、接收机和馈线等,且与台站数据库建立关联,间接为EMC系统提供技术参数。
    (6)天线参数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天线的技术参数收集、存储和管理等,包括天线的频率范围、口径、极化、天线方向性图以及垂直面(E)的各向增益值和水平面(H)的各向增益值等,且与台站数据库建立关联,间接为EMC系统提供技术参数。

五、电磁兼容分析系统描述

1、主要功能描述
    
   (1)同、邻频干扰分析
    主要依据发射机功率谱密度特性、接收机选择性特性、地形和地理气候条件、台站的位置、发射机和接受机的各项电气参数等,然后使用合理的传播模型与算法等,从而模拟出实际在接收端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或场强,以及载波干扰比C/I。在分析不同业务类型(包括频段的不同,覆盖区的不同等)时应采用不同的干扰分析模型,干扰的判别标准应以国际电联(ITU)和国家标准为依据。,
   (2)无线链路性能分析(含微波链路)
    基于数字地图和相应的传播模型,可进行路径剖面、链路空间场强分布以及微波菲涅尔区显示。在微波链路设计中,可以对微波链路的通路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微波站址选择是否合理、台站技术参数的审核以及微波站接收电平的计算等;在短波通信中,可确定电离层反射链路的最佳工作频率FOT,最高可用频率MUF以及最低工作频率等关键参数。
   (3)互调分析
    同站址、邻站址台站的互调干扰分析。互调分析包括2信号和3信号二阶与三阶互调分析和五阶互调;互调分析既包括发射机互调也包含接收机互调分析。对某一受干扰信号或预指配频率,考虑各种互调类型并基于传播模型与互调门限电平,计算出对其可能产生互调干扰的各种台站、频率组合,并自动生成报告。
   (4)频率自动选择(辅助频率指配)
    在新设台站预指配频率过程中,进行信道质量预测,分析预选频率对已存在频率、台站的影响,并为各种台站的频率指配提供技术支持。
   (5)场强覆盖预测
    根据已设台站或拟设台站提供的技术资料,调用相关的传播模型算法进行场强覆盖预测,包括区域覆盖和覆盖等值线计算等。分析计算结果在地图上进行显示,并以不同的颜色表示场强大小。
   (6)边界协调
    对在不同行政区边界附近设台进行协调指导,达到己方设台不会对相邻行政区内台站造成干扰;同时分析相邻行政区内的台站是否对本区域内台站造成干扰。
   (7)微波与卫星地球站系统设计和干扰协调分析
    即点对点、点对多点微波系统的分析和频率分配以及微波站与地球站之间的干扰与协调计算。
    微波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功能应包括地形剖面分析,通路分析与设计,天线高度和EIRP的优化设计,接收电平的模拟仿真,大气吸收损耗计算、雨衰减预测、多径衰落预测、衰落储备计算等。
    根据最新的ITU-R SM.1448方法或ITU附录S7方法提供卫星地球站与地面业务的协调、干扰分析,确定卫星地球站的协调区范围并图形化显示;既要考虑干扰信号的大圆传播模式,也应考虑雨散射下的传播模式,包括与微波链路的干扰协调等。
   (8)GIS功能
    在EMC系统中嵌入实现地图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地图的缩放、漫游、图层管理、图幅管理以及应用图生成、保存和管理等功能。它不仅包括GIS工具提供的基本功能,还应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扩展新的功能,如提供完全3D地图显现,支持多种投影坐标系统变换等。
   (9)报告自动生成功能
    允许用户自定义报告格式,包括LOGO 图标以及页眉页脚,并保存报表格式,以便多次使用,全局共享。报告可以多种格式的文件存储。
   (10)图形制作功能
运行EMC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之后,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生成以下图形:场强分布图、场强等值线图、业务区(覆盖区)图、通信可靠度等值线图、C/I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微波链路连接图、微波电路通路图、同频站址分布图、邻频站址分布图、地球站协调区图等各种实用图形。

2.EMC系统分析模型
    (1)常用无线电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名称 适用频率范围 适用业务 特    点
自由空间模型(Free-SPACe) 0Hz-300GHz 通用 最简单的几何光学模型
航空模型(Aeronautical) 30MHz-30GHz 航空 适用于航空器与航空器,或航空器与地面之间的分析计算
Flat-Earth 30MHz-10GHz 通用 平滑地形,考虑多径影响
奥村(Okumura) -Hata 1 150MHz-1.5GHz 陆地移动 包括多种天线有效高度计算方法
奥村(Okumura)-Hata 2 1.5GHz-2GHz 陆地移动 包括多种天线有效高度计算方法;在原形基础上对1800MHz进行扩展
Longley Rice 20MHz-40GHz 通用 区分视通区,衍射区以及远区
Egli城区模型 30MHz-10GHz 通用 城市环境
ITU 370 30MHz-1GHz 广播 370-5、370-6、370-7可选
ITU 567 30MHz-1GHz 广播 ITU 370的简化版本,考虑时间概率以及空间概率
ITU 533 2MHz-30MHz 短波 可指定工作月份,时间,太阳黑子活动因子等;包括一定的天线数据
ITU 530 800MHz-70GHz 微波 时间概率、湿度、温度、降雨概率等
ITU 452 >0.7GHz 微波卫星 衍射、对流层散射、时间概率、湿度、温度等
ITU 368 10kHz-30MHz 短波通信短波广播 远区场、近区场分别考虑,可指定介电常数与电导率;
ITU 1147 150kHz-1.7MHz 中、长波通信 可指定工作月份、时间、太阳黑子活动因子等
    除以上模型外,EMC系统也可以采用其它经过实际应用并得到检验,基于详细地理信息或统计信息的传播模型,但必须保证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2)发射机模型
    包括中心频率、频率下限、频率上限、带宽、信道编号、功率密度曲线等。
    (3)接收机模型
    包括中心频率,频率下限,频率上限,带宽,信道编码,频响曲线等。
    (4)天线模型
    包括天线增益、架设高度、类型、俯仰角、方位角、主瓣方向、水平代码、垂直代码、极化方式、水平面同极化方向图、垂直面同极化方向图、水平面交叉极化方向图、垂直面交叉极化方向图等。

3、EMC系统接口要求
  系统应具备灵活的数据访问接口,与其他相关系统包括台站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以及频率资源数据库进行方便的连接、访问与数据调用。具体可以从台站数据库导入发射机、接收机、天线方向图以及天线有效高度数据,从频率资源数据库导入频率数据,从监测数据库导入如电平、占用度、测向等监测数据;也可以将EMC系统分析的结果数据分发到OA系统。数据接口采用开放式标准格式,比如XML等。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无线电  电磁兼容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