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f( "This is the parent process,the child has the pid:%dn", pid );
printf( "In the parent process,count = %dn", count );
}
else if ( !pid )
{ /*在子进程中对count进行自加1的操作,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父进程中的count值,父进程中的count值仍然为0*/
printf( "This is the child process.n");
printf( "Do your own things here.n" );
count++;
printf( "In the child process, count = %dn", count );
}
else
{
printf( "fork failed.n" );
}
return 0;
}
也就是说,在Linux下一个进程在内存里有三部分的数据,就是"代码段"、"堆栈段"和"数据段"。"代码段",顾名思义,就是存放了程序代码的数据,假如机器中有数个进程运行相同的一个程序,那么它们就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段。"堆栈段"存放的就是子程序的返回地址、子程序的参数以及程序的局部变量。而数据段则存放程序的全局变量,常数以及动态数据分配的数据空间(比如用malLOC之类的函数取得的空间)。系统如果同时运行数个相同的程序,它们之间就不能使用同一个堆栈段和数据段。
仔细分析后,我们就可以知道:
一个程序一旦调用fork函数,系统就为一个新的进程准备了前述三个段,首先,系统让新的进程与旧的进程使用同一个代码段,因为它们的程序还是相同的,对于数据段和堆栈段,系统则复制一份给新的进程,这样,父进程的所有数据都可以留给子进程,但是,子进程一旦开始运行,虽然它继承了父进程的一切数据,但实际上数据却已经分开,相互之间不再有影响了,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再共享任何数据了。
fork()不仅创建出与父进程代码相同的子进程,而且父进程在fork执行点的所有上下文场景也被自动复制到子进程中,包括:
——全局和局部变量
——打开的文件句柄
——共享内存、消息等同步对象
而如果两个进程要共享什么数据的话,就要使用另一套函数(shmget,shmat,shmdt等)来操作。现在,已经是两个进程了,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了子程序的进程号,而对于子程序,fork函数则返回零,这样,对于程序,只要判断fork函数的返回值,就知道自己是处于父进程还是子进程中。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电脑-单片机-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