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单元电路接口电路USB安全钥功能扩展与优化设计 正文
USB安全钥功能扩展与优化设计

USB安全钥功能扩展与优化设计

点击数:718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3:5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接口电路

摘要:介绍USB安全钥的完整功能,加密算法的动态链接库DLL设计,在线修改存储在安全钥内的用户产品信息功能的方法。为设计完整的USB设备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用串行总线USB 单片机 动态链接库DLL 标准加密算法DES USB固件 USB驱动程序 人机接口设备HID

1 USB安全钥的完整功能

USB 安全钥最早基于USB的热插拔、速度以及硬件等优势,结合加密算法,用于办公文件、软件等的存储和加密。但USB安全钥的用武之地远不止这些,与网络技术结合,用于时下最时尚的电子商务中,才使其大显神通。USB安全钥结合传统的电子商务核心技术和新兴的USB技术,用于实现电子商务中的关键技术——身份识别,在未来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USB安全钥集数据加密和数据存储两大功能于一体,推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的电子商务或是网络email等的身份认证基本上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密码机制,双方约定好规则。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严重缺点显而易见。密码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很容量被黑客攻击截获,经常发生密码被盗。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第三方的认证,双方共同信任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交易。微软在.NET计划中推出的认证服务器就提供这种服务。但是,信誉度建立在第三方上,便会受到第三方的制约,掏钱不说,还要担心第三方是否会倒闭。USB安全钥解决了这两种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完整的USB安全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安全钥端,采用Motorola公司带USB接口的8位单片机MC68HC908JB8构成;PC端,由任何一台可接入网络的PC构成,并安装PC端的用户身份认证软件;Server端,任何一台网络服务器安装用于身份认证的Server端软件。

USB安全钥系统结构体系及功能流程如图1所示,列出了九个步骤,描述了USB安全钥从插入PC到完成一身份识别的完整流程。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步骤中,PC仅仅起一个Media(媒介)的作用。任何重要的数据都没有经过PC,在网络上传输的仅仅是8个字节的随机数(它只在 Server服务器和安全钥端有意义,只对特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有意义),被黑客截取也不会有问题。这8个字节的随机数由网络Server产生,经由PC 传递给USB安全钥加密;加密后的随机数再由PC不加任何改变地传递给Server;Server去调用解密算法解开加密的随机数,与原来未加密的随机数比较,如果相同则说明USB安全钥的持有者身份合理。整个身份认证也告结束。这里,USB安全钥体现出两个优点:(1)没有任何重要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传递,保证了安全性;(2)Server由网络商自己维护,安全钥由用户携有,双方的认证没有依靠第三方,快捷、安全、信誉度高。当然,USB安全钥还有其他很多优点,例如可以在PC上热插拔,可以在任何一台支持USB的PC上工作(现在几乎所有的PC都应该支持USB)等。

2 USB安全钥的技术细节

USB 安全钥技术,从设计上可以分为三个模块:Server端网络通讯和加密算法设计、PC端的USB驱动程序和网络通讯设计、安全钥端的USB固件和加密算法设计。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包括Socket网络编程技术、USB驱动程序设计技术和加密算法技术。可以说整个设计内容庞杂,技术难度高。因此,设计时就需细化,一步步完成单个功能,再进行联调,将单个模块融合成完整的USB安全钥。

后期的功能扩展和优化设计也是针对三个模块,应用三大技术完成。主要是:服务器(Server)端DES加密算法的研究,设计加密算法的动态链接库DLL,提供给客户最简单的API;PC和安全钥端驱动程序的研究,实现PC端友好的程序界面,动态在线修改存储在安全钥内的用户产品信息。本文将详细介绍扩展和优化的设计方法,从而揭示USB安全钥的技术细节。

2.1 如何设计Server端加密算法及其DLL

密码算法(Algorithm)就是指加密函数(Encryption)和解密函数(Decryption)。有加密函数,那么必然有一套与它对应的解密函数。现代密码学用密钥技术解决了保密性不够的问题。密钥用K表示。K的取值范围叫做密钥空间。可以用如下式子来表示加密和解密函数之间的关系:

DK(EK(M))=M

其中,E为加密函数,D为解密函数,M为被加密的原文。有一个重要的结论:所有算法的安全性都基于密钥的安全性,而不是算法细节的安全性。这就是说,算法可以公开,只要密钥是保密的,则这个算法就是安全的。简单地说,密钥就是与密文叠加在一起的一组烽。

标准加密算法DES作为ANSI的数据加密算法和ISO的DEA-1,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已经20多年。就目前密码学的发展情况来说,DES的安全性还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由于完整的DES算法相当复杂,这里仅简单介绍算法的结构。

DES 是分组加密算法,以64位为一组对明文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和解密的算法相同,只是密钥的编排不同。密钥长度为56位,通常是64位,但是每字节第8位都用来作奇偶校验位,因此实际上只有56位。DES共有16轮,即对同一组明文结合密钥进行16轮相同的加密过程,最终达到加密要求。

具体到第一轮的加密过程是这样的:每一轮中,密钥位移位,然后从密钥中选出48位。数据的32位右半部分数据扩展成48位,与密钥结合。然后再将这48位数据变换为32位,并与数据的32位左半部分相与后作为新的32位右半部分。而32位左半部分基本不变。最后,左右各32位数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轮加密后的64位密文。重复同样运算16位,便完成了加密/解密功能[4]。

Server 端的加密算法采用DES。加密和解密是整个USB安全钥身份认证的核心。在安全钥的初期产品中,已经实现了DES算法下的加密功能。但是,作为产品,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而且,对于要将加密算法嵌入自己系统的用户来说,提供给他们大量的加密算法的源代码是不合适的。要对DES算法进行修改,将其从 Server端的源程序中提出,改掉原来复杂的调用机制,改为提供给用户三个简单的接口函数:产生随机数、加密和解密函数、实现DES加密算法的DLL。

动态链接库(DLL)是一个包含了若干个函数的可执行模块,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调用这些函数来完成实际任务。对于调用DLL的用户来说,利用的资源仅仅是应用函数接口和一个后缀为.dll的文件,实现加密算法的模块化。

在建立了个VC工程之后,需要建立主程序头文件KeyDll.h,加入如下代码。这些代码中定义了导出的四个函数。

class _declspec(dllexport) CkeyDllApp

{publIC:

BOOL GetChallenge();

int* Challenge();//导出函数

int* DecryptData(BYTE []);//导出函数,需要解密的随机数,可存储在数组InputNum[8]中。此函数输出值即为加密后的数据,输出格式为数组DESDEDAta[8]。

Int* EncryptData(BYTE []);//导出函数,需要加密的随机数,可存储在数组InputNum[8]中。此函数输出值即为加密后的数据,输出格式为数组DESEnData[8]

BOOL cha_gen;

void DESDecrypt ();//BYTE *Data,BYTE *Key); //解密函数定义

void DESEncrypt ();//BYTE *Bata,BYTE *Key); //加密函数定义

BOOL Init();

protected:

BYTE DESKey[8]; //密钥

BYTE IniDeData[8]; //外部输入的需要解密的数据

BYTE IniEnData[8]; //外部输入的加密前的随机数

BYTE DESDeData[8]; //解密后的数据

BYTE DESEnData[8]; //加密后的数据

WORD subkey[16][48]; //子密钥

BYTE challenge[8];

……}

然后,在主文件KeyDll.cpp中实现各功能函数的具体功能,主要是算法的实现。

BOOL CKeyDllApp::GetChallenge()//这是产生随机数的函数,它调用API的函数srand(),最终产生的8位随机数存在数组challenge[8]中

{

int i;

srand((unsigned)time (NULL));

if(!cha_gen){

for(i=0;i<8;i++){

do{challenge=(rand()/256);}

while((challenge=='')||(challenge = =0)||(challenge==255)||(challenge==256-''));}

challenge[8]=0;

cha_gen=TRUE;

return TRUE;}

retur FALSE;}

void CKeyDllApp::DESDecrypt ()//解密函数,完成对已加密的8位随机数的解密功能

{

WORD TemPINput[64],TempOutput[64],TempKey[64];

Stringtobit (IniDeData,TempInput);

Stringtobit (DESKey,TempKey);

decry (TempInput,TempKey,TempOutput);

bittostring (TempOutput,DESDeData);}

void CKeyDllApp::DESEncrypt() //加密函数,可完成对8位随机数的加密功能,然后可与原随机数比较,看是否相等

{

WORD TempInput [64],TempOutput[64],TempKey[64];

stringtobit (IniEnData,TempInput);

stringtobit (DESKey,TempKey);

encry(TempInput,TempKey,TempOutput);

bittostring (TempOutput,DESEnData);}

int* CKeyDllApp::DecryptData (BYTE InputDeNum[8])//导出获取解密数据的函数。此函数需要赋值——已加密了的8位随机数,并进行解密,最终函数值为解密后的8位随机数

{

int i;

for (i=0;I<8;i++)

IniDeData=InputDeNum[8];

return (int *)DESDeData;}

int* CKeyDllapp::EncryptData (BYTE InputEnNum [8])//导出的获取加密数据的函数。此函数需要赋值——8位随机数,直接调用并赋8位随机数后,此函数将调用加密函数并进行加密,最终函数值为加密后的8位随机数

{

int I;

for (i=0;i<8;i++)

IniEnData=InputEnNum;

Return (int *)DESEnData;}

编译、连接后接产生一系列文件,在加上源工程文件,将会有数量比较庞大的文件系统。最终,只需提供给用户三个文件即可,它们是:

·.dll,这是DLL文件;

·.lib,这个文件将在应用DLL的程序编程和连接时,提供连接向导;

·.h,这个头文件告诉用户此DLL中导出了哪些量可以用。

DES的DLL导出了一个类:CkeyDllApp。在这个类中共有4个导出函数可以导入应用程序中,用户在导入了加密DLL后,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直接调用以下函数:

·BOOL GetChallenge(),用于在应用程序支持循环结构;

·int *Challenge(),产生随机数,并存储在Challenge[8]中;

·int *DecryptData(BYTE []),用于解密随机数;

·int *EncryptData(BYTE []),用于加密随机数。

2.2 USB安全钥新增功能描述

USB 安全钥和PC传输的数据量不大,而且没有很高的速度要求。因此,在编写固件时就将其归类为HID(USB的人机接口设备类)。在编写PC端的驱动程序时可以直接调用Windows提供的HID的API函数,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更重要的是,Windows对HID设备的支持非常完备,不需要用户再编写底层的驱动。

安全钥端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实现在线修改存储在安全钥内的KeyID和读取KeyID两个功能,分别由函数Set_KeyID和Get_KeyID实现。KeyID是安全钥的标识符,在安全钥插到PC 上后,被读出并送往Server进行检查。在初期产品中,KeyID只能是安全钥首次接到PC上读取,且不能更改,这为厂家和开发者造成了不便。因此要更改初期产品中的KeyID,这必须修改安全钥端的汇编程序,然后再“烧”写到安全钥中,非常麻烦。新增功能可实现KeyID的在线修改。

PC端的设计包括两步。首先要实现在PC上读取安全钥内的KeyID。通过安全钥的端点1,8个字节的KeyID被周期地送出。PC要获取这些数据,调用HID类库Get_Report(Feature)。从安全钥发来的包含KeyID的包的特性及技术指标如表1。

表1 调用HID类库获取KeyID

bmRequestType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接口电路单元电路 - 接口电路

《USB安全钥功能扩展与优化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