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单元电路稳压-电源电路自激式开关电源原理与电路 正文
自激式开关电源原理与电路

自激式开关电源原理与电路

点击数:724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1:1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稳压-电源电路
      它激式就是靠IC输出脉冲波,是IC内部的振荡器起振的,而自激式就是靠反馈信号经过振荡管进行自由振荡,不需要IC提供脉冲波,但这种稳定性能差,频率是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它激的频率是固定的,稳定性能好。效率相比而言会高一点,相对成本也会高一点。其实也不用太深层次的理解,只要知道自激是靠自己的反馈信号进行振荡,它激是靠IC发出的振荡脉冲进行输出,从而驱动开关管。

对于自激式的频率是无法固定的,这是这种RCC电路的调频特性,因负载变化而变化的。
开关电源的自激振荡状态 
开机后,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后一路通过变压器初级加到开关管Q2漏极(D极),另一路通过启动电阻R2、R3加到Q2栅极(G极),从而使开关管Q2导通.导通后,变压器T1原边产生上正下负(1正2负)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互感,T1辅助绕组也产生相应的下正上负(3正4负)的感应电动势.于是T1的3脚上的正脉冲电压通过C5、R5加到Q2的G极与S极之间,从而使Q2的漏极电流进一步增大,于是开关管Q2在正反馈雪崩过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饱和状态. 
开关管在饱和期间,开关变压器T1次级绕组所接的整流滤波电路因感应电动势反向而截止,电能便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T1初级绕组内部.由于正反馈雪崩过程时间极短,定时电容C5来不及充电(也就相当于短路).在Q2进入饱和状态之后,辅助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对C5充电,随着C5充电的不断进行,其两端电位差升高,于是Q2栅极电位就会降低,从而使Q2退出饱和状态,当Q2退出饱和状态之后,其内阻增大,导致漏极电流进一步下降.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于是开关变压器T1各个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反相,辅助绕组3端负的脉冲电压与定时电容C5所充的电压叠加后,使Q2迅速截止. 
   开关管Q2在截止期间,定时电容放电,以便为下下正反馈电压(驱动电压)提供电路,保证开关管Q2能够再次进入饱和状态,同时,开关变压器T1初级绕组存储的能量耦合到次级绕组并通过整流管整流后,向滤波电容提供能量. 
当初级绕组能量下降到一定值时,根据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初级绕组便会产生一个反铅电动势,以抵抗电流的下降,该电流在T1初级绕组产生1正2负的感应电动势.T1的3脚感生和正脉冲电压通过正反馈回路,使开关管Q2重新导通.因此,开关电源便工作在自激振荡状态. 
  因此,RCC电路的导通时间也即是C5电容的充电时间,其关断时间也即为C5电容的放电时间!

       对于自激式的频率是无法固定的,这是这种RCC电路的调频特性,因负载变化而变化的。
开关电源的自激振荡状态
开机后,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后一路通过变压器初级加到开关管Q2漏极(D极),另一路通过启动电阻R2、R3加到Q2栅极(G极),从而使开关管Q2导通.导通后,变压器T1原边产生上正下负(1正2负)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互感,T1辅助绕组也产生相应的下正上负(3正4负)的感应电动势.于是T1的3脚上的正脉冲电压通过C5、R5加到Q2的G极与S极之间,从而使Q2的漏极电流进一步增大,于是开关管Q2在正反馈雪崩过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饱和状态.
开关管在饱和期间,开关变压器T1次级绕组所接的整流滤波电路因感应电动势反向而截止,电能便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T1初级绕组内部.由于正反馈雪崩过程时间极短,定时电容C5来不及充电(也就相当于短路).在Q2进入饱和状态之后,辅助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对C5充电,随着C5充电的不断进行,其两端电位差升高,于是Q2栅极电位就会降低,从而使Q2退出饱和状态,当Q2退出饱和状态之后,其内阻增大,导致漏极电流进一步下降.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于是开关变压器T1各个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反相,辅助绕组3端负的脉冲电压与定时电容C5所充的电压叠加后,使Q2迅速截止.
开关管Q2在截止期间,定时电容放电,以便为下下正反馈电压(驱动电压)提供电路,保证开关管Q2能够再次进入饱和状态,同时,开关变压器T1初级绕组存储的能量耦合到次级绕组并通过整流管整流后,向滤波电容提供能量.
当初级绕组能量下降到一定值时,根据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初级绕组便会产生一个反铅电动势,以抵抗电流的下降,该电流在T1初级绕组产生1正2负的感应电动势.T1的3脚感生和正脉冲电压通过正反馈回路,使开关管Q2重新导通.因此,开关电源便工作在自激振荡状态.
因此,RCC电路的导通时间也即是C5电容的充电时间,其关断时间也即为C5电容的放电时间!



本文关键字:开关电源  稳压-电源电路单元电路 - 稳压-电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