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胸有成图”
要彻底弄懂一些典型电路的原理,烂熟于心。图纸是死的,脑袋里的思想是活的,可以类比,可以推理,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比如:开关电源,总离不开振荡电路、开关管、开关变压器这些,检查时要检查电路有没有起振,电容有没有损坏,各三极管、二极管有没有损坏,不管碰到什么开关电源,操作起来都差不多,不必强求有电路图。比如单片机系统,包括:晶振、I2C总线(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输入/输出接口芯片等,检修起来也都离不开这些范围;又如:各种运算放大器组成的仿真电路,纵它变化万千,在“虚短”和“虚断”的基础上去推理,亦可有头有绪,条分缕析,弄个明明白白。练久了分析和推理的好功夫后,即使遇到从未见过的设备,也只要从原理上搞明白就可以了。
2.要讲究检修先后顺序
讲究检修顺序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避免乱捅乱拆,维修不成,反致故障扩大。维修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也讲究个“望、闻、问、切”。“望”即检查故障板的外观,看上面有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有没有元件烧黑、炸裂,电路板有无受腐蚀引起的断线、漏电,电容有没有漏液,顶部有没有鼓起等;“闻”用鼻子嗅一嗅有没有东西烧焦的气味,这气味是从哪里发出的;“问”很重要,要详细地询问当事人,设备出故障当时的情况,从情况推理可能的故障部位或元件;“切”即动用一定的检测仪器和手段,分通电和不通电两种情况,检查电路部位或元件的阻值、电压、波形等。将好坏电路板对比测试,观察参数的差异等。
其实有很多故障你连万用表都没用上就解决了,电路图自然免了。
(1)记录设置
接到设备(仪器)要修理时,打开机壳后,最好先要做的事,一是用数码相机拍照下来原始的记录(各个之间的联线、电路板上的跳线、拨码开关等设置位置);二是用笔记录板上的跳线、拨码开关等设置位置(重复记录)。如果没有做记录,很有可能在维修过程中被无意动过或连接线插子脱落,导致机器或设置错误仍然不能正常工作。
(2)直观检查
记录完各种设置后,接着应该对被修电路板进行直观检查。要仔细检查每个元器件,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来检查。检查可包括:
色:元器件的封装有无变色,引线有无发黑,电路板的走线上的阻焊层有无变色等。
昧:闻一闻哪里有焦味、煳味或其他异味。
形:哪个元器件形状有所改变、断裂等。例如:电解电容鼓胀、电阻断裂、器件封装鼓包、走线脱落等。
凡遇到这类情况,表明里出现了严重故障,器件已有损坏。不用测试,先拆下来,以免给后面的测试带来麻烦。并且在后面的检查测试中,还要把那些与之直接关联的元器件作为检测重点。比如:导致电路板无法加电,检修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电;即谨慎加电。直观检查完成后,判断能否给设备(仪器)实施加工作电源:
第一步,用万用表测量一下设备(仪器)的电源与地之间电阻,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电阻太小,说明电源与地之间有短路或不完全短路,要先排除。
第二步,根据电路板的电源电压要求,连接好相应的电源到电路板的电源引入端。注意:此时电源工作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观察机器内部主要元器件的状态,然后再观察机器面板显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要善于总结规律
一般有一定的维修经验积累后,要善于总结分析每一次元件损坏的原因,是操作不当?欠缺维护?设计不合理?元件质量欠佳?自然老化?有了这些问题,下次再碰到同类故障,尽管不是相同的电路板,心里也就有了一点底。例如本人曾经碰到一台机器,故障为时好时坏,供应商采取将软件重装,减少谐波干扰,将所有的板拆下在其他好的机器上重现故障等手段,拆腾了一个月,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因为本人维修过不少电脑主板的故障,发现时好时坏有不少是上了年份的主板上的电容有问题,我想这对电脑的控制板也是一样的,于是将板上的电容全部换掉,结果只用1h问题就解决了。
4.要善于寻找资料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寻找资料变得非常容易。不明白的设备原理,不明白的电路原理,几乎都可以从网上找得到,什么IC资料都可以从网上找得到。以前讲师傅带徒弟,徒弟学不学得好要看师傅有没有心带。现在不必了,有了互联网,你的师傅遍及全世界,什么样的高手都有。当然,学历不高的话,英语是一道横在我们面前的沟坎,很多东西都是要有英语基础才能理解的,例如很多IC资料都是英文的。但有了金山词霸,你有这个专业基础,很多东西连猜带蒙,也可理解个八九不离十。有了有用的资料,没图也就和有图一样,没啥大不了的。
5.要有必要的检测设备
如果你将维修当成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一定的设备投资是必要的。比如:电烙铁、万用表、常用的拆装工具,牌子不要太差。有条件的话再弄一个100 MHz的双踪示波器。再有条件的话,购置一个在线维修测试仪。
本文关键字:维修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
上一篇:检修仪表故障原因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