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仪表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当的检查方法,发现、判断和确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检查仪表故障原因的基本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不通电观察法、通电观察法、对症下手法、测量电压法、测量电阻法、波形观测法、信号注入法、信号寻迹法、电容旁路法、分割测试法、器件替代法、整机比较法、参数测量法及改变现状法”等14种。实际上这也是检修仪表的通常步骤。只要根据仪表的故障现象和工作原理,针对各种电路的特点,交叉而灵活地加以运用这几种方法,就能有效而迅速地修复仪表。
1.不通电观察法
仪表发生故障,主要是由于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和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器件以及变压器、电表、开关等部件的损坏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电路的或机械的连线或接点不良而造成的。其中,如电阻器烧坏、电容器漏液或炸裂、电子管漏气或松脱、电源变压器损坏、电表卡针、开关滑位、电路断线、接合器松脱等迹象都很容易发现。因此,在检修仪表时,可先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观察仪表面板上开关、旋钮、刻度盘、插口、接线柱、探测器、指示电表等有无松脱、滑位、卡阻、断线等问题;打开仪表的外壳盖板,观察仪表内部的元件、器件、插件、电源变压器、电路连线等,有无烧焦、漏液、发霉、击穿、脱落、开断等现象。
但是应当指出,在修理时不能单纯地调换已损坏的器件就算了事,应当进一步查对仪表的电原理图,搞清楚损坏器件的部位和作用。从而分析导致损坏的原因,及其可能波及的范围,查出导致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连带损坏的其他器件,这样才算完全修好仪表。否则,真正的故障因素没有排除,仪表开机使用后,更新的器件一定又会损坏。
2.通电观察法
如果在不通电观察中未能发现问题,就应采用“通电观察法”进行检查。为了避免仪表故障的扩大,以及便于重复观察,必须使用调压自耦变压器(o~240V,500VA)逐步加压供电,如下图所示。在调压自耦变压器T的输出端,应串接一个适当量程的交流电流表A~,以及并接一个适当量程的交流电压表V~然后使用带有夹头的导线,引接交流电源至被修仪表的电源插头上。通电观察时,应扳置被修仪表的电源开关到“通”部位,然后自“OV”开始逐步升高T的输出交流电压值V~,这时既要注意电流表A~的指示,又要观察被修仪表内部有无异常现象发生。
通电观察法特别适用于检查跳火、冒烟、异味、烧保险丝等故障现象。这些故障通常发生在仪表的整流电路部分,通电观察时,首先应注意观察整流管的工作状态。如果在升压过程中发现整流管的屏极发红、跳火,或者电解电容器有“吱吱”声,或者电源变压器、电阻器等器件有发烫、发臭、发黑、冒烟、跳火等现象时,应立即切断仪表的电源,并将调压自耦变压器的输出电压退回到零。如果一时看不清损坏器件的部位,可再开机逐步升压观察。
应当指出:通常在出现明显的故障现象之前,交流电流表A~的指示已有明显增大。因此,应特别注意电流表不要超量程,或者改用较大的量程。同理,当查出损坏的器件后,应进一步查对仪表的电原理图,分析器件损坏的原因,以及可能波及的范围,然后再拟定下一步的测试方案。
www.55dianzi.com 3.对症下手法
在仪表的说明书中,大多有比较完整的维修与调整资料。如:各级电路的工作电压数据表、波形图以及常见故障现象、原因、检修方法对照表等,对于仪表检修者都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在检修仪表时,可根据故障现象,参照现成资料对症下手,以加快仪表的修复。
4.测量电压法
检查仪表内部各种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是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因此,检修仪表时,应先测量待修仪表中各种直流电源的电压值是否正常。即使在已经确定故障所在的电路部位时,也经常需要进一步测量有关电路中的电子管、晶体管各个电极的工作点电压是否正常,这对于发现与分析故障的原因和损坏的器件,都是极有帮助的。此外,对于电路中通过电流的测试,也往往测量通过被测电流的已知电阻器两端的电压降,然后借助欧姆定律进行换算。所以,“测量电压法”
是检查仪表故障原因的最基本的方法。比较完善的仪表说明书中,大多附有电子管或晶体管各个电极的工作电压数据表,或者在仪表的电原理图上,标注有主要部位的工作电压值。在检修仪表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照仪表说明书中给出的电压数据,进行必要的直流电压测量,这样就能很快地查明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损坏变值的器件。如果没有现成的电压数据可供参考对照,也应当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加以分析和估计。
5.测量电阻法
检修仪表时,经常会发现由于电路元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滑动接点接触不良,个别接点虚焊,电阻变值,以及电容器漏电等,从而导致故障的发生。以上问题可在待修仪表不通电的情况下,采用测量电阻的方法进行检查,以寻找出故障所在之处。
测量接触电阻或通路电阻,要使用万用表的最小测阻档位,即R×lΩ档位。对连接在电路中的电阻器件的测试,要考虑到被测试元件与其他电路之间的连通关系,如果没有其他回路的连通,则可用万用表的相应电阻档,直接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进行测量,否则应使被测电阻的一端脱焊,然后才能进行阻值的正确测量。
对于高阻值电阻元件的测试,应避免手指碰触测试棒的金属探针,以免影响测试结果。对于整流输出短路的情况,也可通过测量负载电阻的阻值加以判断。
电容器漏电、绝缘击穿以及容量变值等,一般都可采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查出,但必须脱焊被测电容器一端。在检测电解电容时,应注意表的测试棒极性不能接反(万用表拨到电阻档),即红笔为“-”电压端,黑笔为“+”电压端。
电感线圈和变压器绕组的通断,也可采用“电阻测量法”进行检查。
在没有专门的晶体管测试仪时,可用“电阻法”测量来粗略判断晶体管的好坏。即用万用表的适当测阻档级来检测相应予ICeo、Icbo和Ic量值的电阻指示值,并加以比较或估算。比如若PN结的正、反向电阻很小,则表明晶体管已被击穿短路;反之,若正、反向电阻都很大,表明晶体管已烧坏断路等。
6.波形观测法
检修仪表时,使用电子示波器来观测待修仪表的振荡、放大、倒相、整形、分频、倍频、调制等电路部分的输出和输入信号波形,可以迅速地发现产生故障的部位,有助于故障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确定检修的方法与步骤。使用“波形观测法”的条件是:待修仪表必须具有自激振荡的信号源,而观测波形的次序,应从自激振荡电路开始,然后逐级往后推移,直至发现某一级的输出信号波形不正常,甚至有输入信号而无输出信号,则可确定故障原因是存在于这一级的电路中。
7.信号注入法
有些仪表是由工作于不同信号的各种电路组成的,并且具有本机的终端指示器(诸如:各种电子电压表、失真度测量仪,调制度测量仪等)。对于这类仪表,采用“信号注入法”来检查存在故障的电路部分特别有效。具体方法是:使用外部的相应信号源,从待修仪表的终端指示器的输入端开始注入,然后依序向前级电路推移,注入测试信号到各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观察仪表终端指示器的反应是否正常,作为确定故障存在的部位和分析故障发生原因的依据。如果一开始指示器就无反应,表明故障是存在于指示器本身的电路中;如果指示器反应正常,表明信号注入的这一级电路是好的;如果指示器反应不正常甚至没有反应,则表明故障是存在于这一级被测电路中。由此可见,“信号注入法”的特点是:使用外部的不同信号源作为检测信号,并利用本机的终端指示器表明测试的结果。
8.信号寻迹法
在检修具有工作于同一信号的多级放大器的仪表时(诸如:测量放大器、晶体管毫伏、电子示波器的X轴或Y轴放大系统),通常采用“信号寻迹法”进行故障原因的检查,以迅速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其具体方法是:使用适当频率和振幅的外部信号源,作为测试信号电压,加到待修仪表的输入端或多级放大器的前置级输入端;然后利用外部的电子示波器从信号输入端开始,逐一观测后边各级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和振幅,以寻找反常的迹象。如果某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端信号是正常的,而其输出端的信号电压反而变小,或者出现波形限幅或失真,则表明故障存在于这一级放大器的电路中。由此可见,“信号寻迹法”的特点是:
只需要使用单一的测试信号,并且要借助外部的电子示波器进行寻迹。
9.电容旁路法
在检修有寄生振荡或寄生调幅等故障现象的仪表时,通常采用“电容旁路法”来检查和确定发生问题的电路部分。具体的方法是:使用一个适当容量和电压的电容器,临时跨接在有疑问电路的输入端,使之对“地”旁路,以观测其对故障现象的影响。如果故障现象消失了,表明问题存在于前面各级电路中。反之,故障不消失,表明问题存在于本级电路。
一般情况,寄生调幅大都是由于整流电源的滤波电容器,或者是有关电路部分的电源输入滤波电容器和去耦电容器等变值、虚焊、断线所引起的。检查时,应选用相应工作电压和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临时跨接在有疑问电容器的两端进行旁路,以观测其对故障现象的影响。如果寄生调幅现象消失了,则表明有关电容器有问题,必须加以重焊或更新。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仪表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