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操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操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 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 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采诵宁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采诵宁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 软件环境:
A.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 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 拆装采诵宁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采诵宁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采诵宁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 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采诵宁相关的其它采诵宁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操作。
2.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1)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2) 查杀病毒
3) 调整电源管理
4)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5)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6)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采诵宁(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采诵宁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采诵宁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采诵宁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1. 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2. 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3. 周围环境
4. 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操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5. 做过的维修操作(要详尽)
§2.3 电脑维修的基本思路
为帮助维修工程师,顺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在这里列出基本的判断思路,供参伤心使用。
第二部分 常见故障判断
本部分将计算机从开机一直到关机期间的故障进行分类。每一类的判断、定位过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维修判断一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或不论去判断什么内容,这两部分总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类型中所列的故障现象只是众多故障现象中的一部分,对于未列出的故障现象,有的可归类到其中,有的无法归类。因此,本手册只针对已列出的及可归类其中的故障现象提供相应的判断的方法和思路,并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对不能归类其中的其它故障现象来说,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收集、整理总结,然后对本《台式电脑维修指导手册》进行丰富。
第一章 加电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从上电(或复位)到自检完成这一段过程中电脑所发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 主机不能加电(如:电源风扇不转或转一下即停等)、有时不能加电、开机掉闸、机箱金属部分带电等;
2、 开机无显,开机报警;
3、 自检报错或死机、自检过程中所显示的配置与实际不符等;
4、 反复重启;
5、 不能进入BIOS、刷新BIOS后死机或报错;CMOS掉电、时钟不准;
6、 机器噪音大、自动(定时)开机、电源设备问题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配件
市电环境;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设置(可通过放电来回复到出厂状态);开关及开关线、复位按钮及复位线本身的故障。
四、判断要点/顺序。
以下的文字叙述部分是对维修判断流程的补充和说明,要结合流程图来阅读。另外,本章只分析加电类的故障,如果在判断中涉及其它类故障,可转入相应故障的判断过程。以下各类同。
1、 维修前的准备
1) POST卡;
2) 万用表;
3) 试电笔;
4) CPU负载。
2、 环境检查
1) 检查电脑设备:
A. 周边及电脑设备内外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B. 环境的温、湿度情况;
C. 加电后,注意采诵宁、元器件及其它设备是否变形、变色、异味、温度异常等现象发生。
2) 检查市电情况:
A. 检查市电电压是否在220V±10%范围内,是否稳定(即是否有经常停电、瞬间停电等现象);
B. 市电的接线定义是否正确(即,左零右火、不允许用零线作地线用(现象是零地短接)、零线不应有悬空或虚接现象);
C. 供电线路上是否接有漏电保护器(且必须接地火线上),是否有地线等;
D. 主机电源线一端是否牢伤心地插在市电插座中,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另一端是否可伤心在接在主机电源上,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情况。
3) 检查电脑内部连接:
A. 电源开关可否正常的通断,声音清晰,无连键、接触不良现象;
B. 其它各按钮、开关通断是否正常;
C. 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是否有断路、短路等现象;
D. 主机电源是否已正确地连接在各主要配件上,特别是主板的相应插座中;
E. 板卡,特别是主板上的跳接线设置是否正确。
4) 检查配件安装:
A. 检查机箱内是否有异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配件安装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风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装错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过重新插拔配件(包括CPU、内存),检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应该先做除尘和清洁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应检查配件安装时,是否过松、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合适、插座太紧,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挤出;
D. 检查内存的安装,要求内存的安装总是从第一个插槽开始顺序安装。如果不是这样,请重新插好。
5) 检查加电后的现象:
A. 按下电源开关或复位按钮时,观察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亮;
B. 风扇(电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况,不应有不动作或只动作一下即停止的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电脑维修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