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测量频率来间接测量电阻器的阻值、电容器的容量和电感器的电感量,并对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保存记录,可调出最近十次的测量结果并显示测试的时间、元件类型、参数;所有测量的量程均能自动转换量程,并显示相应的提示语句。
1 前言
测量电子元器件集中参数R、C、L的仪表种类较多,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有其优缺点。传统的测量仪表和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存在计算精度不高、无记忆功能、不易实现自动测量而且很难实现智能化的问题。如果把较难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精度较高且较容易测量的物理量,再加上单片机的记忆功能及对频率信号处理的方便性,可以先把电子元件的集中参数R、C、L转换为频率信号f,然后再利用单片机对被测量进行运算求出R、C、L,最后用LCD显示出来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基于上述思想设计了此款操作简单、具有记忆功能的智能化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
2 系统整体设计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主要由RC振荡电路、多谐振荡回路、通道选择、功能按键和显示器(LCD)组成。系统电路方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电路方框图。
图1 系统电路方框图(参见右栏)相关的振荡电路将待测参数转换为频率信号,经通道选择与单片机接口,由单片机对其进行采样、运算后,将测试结果输出到LCD显示。功能按键可实现待测参数选择功能,量程转换由单片机程序自动实现,使用方便。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系统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由其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3.2 1602液晶显示电路
为了实现数字化,系统采用市场上常见的1602液晶,它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1602液晶显示模块可以和单片机AT89S52直接接口,其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液晶显示电路。
3.3 电阻、电容测量模块
3.3.1 电阻测量模块
利用555定时器和待测电阻器或者待测电容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再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测量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根据振荡周期的公式测得待测电阻。利用单片机的P3.2引脚接到555定时器上,将555多谐振荡电路的频率信号f送到到单片机,然后单片机的定时器测量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再求电阻的值。
电容器的充电时间t1和放电时间t2分别为:充电时间t1=0.7RC;放电时间t2=0.7RC.所以多谐振荡器的周期T为:
由于单片机的定时器的最大时间为65536us,因此我们选择电容C为0.1μF.
图4 电阻测量电路图
3.3.2 电容测量模块
测量电容采用的RC振荡电路与测电阻的振荡电路完全一样。
误差分析:有 |△Cx/ Cx |= |△f /f |+|△C/C| .
已知|△f /f |能满足1%以下的精度,而精密的金属膜电阻,其阻值的变化率|△R1/R1|亦满足1%左右的精度。这样电容的测量精度也可以做的比较高。
注意:由于建立RC稳定振荡的时间较长,在测量电容和电阻时,应在显示稳定后再读取参数值。
3.4 电感测量模块
在测量电感电容值时,传统的测量大都采用交流电桥法和谐振法。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采用刻度读数,读数不够直观。着眼于对传统测量方式的改进,基于LC振荡电路原理,结合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频率测量电路,测量电感。
利用普通的CMOS反相器构成一个皮尔兹CMOS缓冲振荡器,通过测量频率来间接测量电感并且测量值与电感的内阻基本无关。本电路设计简单,无需调试即可正常工作。其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5 电感测量电路
误差分析:因为所以|△L/ L |= |2△f/f|+|△C/C|由此可见,因为|2△f/f|相当小,|△L/ L |的精度主要取决于电容值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讲,只要|△C/C|小于1%,|△L/ L |也就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般而言,电容的稳定性,特别是像独石电容一类性能比较好的电容,|△C/C|都可以满足小于5%的要求,这样误差精度就能保持在-5%~+5%以内。
4 系统软件设计
上一篇:测温仪表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