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通信技术综合通信技术修正S-V信道模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 正文
修正S-V信道模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

修正S-V信道模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

点击数:736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7:4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综合通信技术
表示径衰减系数的标准差,μk,l表示径衰减系数的均值,可表示为
    j.JPG
    其中,Ω0是第一簇第一径的平均能量。

3 信道仿真及结果分析
   
基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平均距离和是否存在视距分量,推荐4种不同的实测信道,CM1:视距(0~4 m),CM2:非视距(0~4 m),CM3:非视距(4~10 m),CM4:非视距(4~10 m),代表了极端的NLOS多径信道环境。不同环境下的信道模型对应的参考值,如表1所示。

k.JPG

   



www.55dianzi.com

    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设定源参数为:数据长度(Data Length)为100 bit,脉冲持续时间(Impulse Duration)为0.5ns,抽样间隔(SampleInterval)为0.05ns,周期(Period)为20 ns,信道为CM1-CM4,信道冲激响应(CIR)间隔为0.5ns,信噪比(SNR)取为5 dB,信道估计采用的训练序列长度(Training Sequence Length)为10 bit,接收路径数(RAKE Branch Number)为4,发射端发送BPSK信号,适于NLOS的CM3信道和CM4信道的信号平均每80 ns发送一次,通过仿真运行程序可以得到不同信道环境下的信道冲激响应,如图1所示。

l.JPG

   
    对比CM1的LOS环境与CM4的NLOS环境下信号,可以看到LOS信道传播环境中,多径分量的数目较少、簇的数目明显、信号比较好,而在NLOS环境下,由于传播环境变差,多径分量明显增多,而且簇和簇的间隔不再明显,随着时间的增加多径分量的幅度也在逐渐衰减。实际上室内环境下的UWB信号传播时,往往存在多重障碍物,参考S—V/802.15.3a标准的CM4信道可以代表NLOS的恶劣的多径信道环境,故选取CM4信道进行重点研究,发射端发送的UWB高斯窄带脉冲信号在CM4环境下,设定信道响应间隔为0.5 ns信噪比为5 dB时通过S—V信道后得到的信号如图2所示。



www.55dianzi.com

m.JPG

    在CM-4环境下仿真得到的信道估计与实际信道估计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超宽带脉冲信号在室内传播时的多径现象很严重,文中对超宽带信道模型在视距与非视距环境下存在的性能差异,经过实验仿真表明,通过信道仿真结果分析了超宽带信道的传输特点,证明了修正S—V信道模型能够完好地反映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的传输特征,与实际的信道响应特性相吻合,是更为适合用于研究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模型  数学  综合通信技术通信技术 - 综合通信技术

《修正S-V信道模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