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QoS要求
由表1可知,IPTV业务对于时延和丢包要求较高,因此,IPTV 承载网 应能提供以下的QoS保证:a)高带宽;b)低丢包率;c)优于Internet业务;d)高速组播转发能力;e)快速频道切换。
汇聚和核心层主要承担组播分发及CDN服务器之间的内容分发流量。这个层面的设备要求提供以下QoS保障:a)强大的MPLS VPN支持能力;b)支持MPLS DiffServ/TE; c)支持流分类,能基于组播地址设置优先级;d)根据频道数×节目带宽+点播用户数×节目带宽进行预留;e)支持拥塞管理,限制服务器源的速率。现网的核心/汇聚设备均为高端路由器,能满足以上QoS要求。
www.55dianzi.com
边缘节点设备主要承载VOD流量和 组播 流量,向用户分发媒体流。这个层面的设备要求提供以下 QoS 保障:a)支持双向数据缓存;b)支持多种流分类:基于组播地址、用户帐号、VLAN/PVC、IGMP等;c)报文缓存能力;d)线速ACL;e)静态加入组播组。在QoS方面,BRAS的能力比L3要强很多。
接入网设备应支持PVC/VLAN隔离(PSPT),支持802.1p以及双向带宽控制CAR、组播静态注入等。现网的接入网设备在QoS方面能力都很弱,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3.4 用户 认证
在组播业务中,要保证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就要通过一些必要的策略达到业务可控的目的。组播的控制策略有很多种,对组播用户的控制是其中之一,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对用户的认证和授权。原有的宽带网络中用户的认证多用于IP单播业务,并不能完全满足组播认证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原有的认证体系进行改造,以适应 IPTV 业务的开展要求。按用户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层接入认证方式主要有PPPOE和DHCP两种。
要采用PPPoE进行认证的方式,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组播数据的下发,因此,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业务分发通道,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求 BRAS设备支持IPTV业务的PPPoE认证,其相关的单播数据通过PPPoE的通道下发,另一方面组播数据通过IPOE的通道进行下发,这就要求 BRAS通过认证信息能够区分用户业务种类,而DLSAM设备需要支持组播分发及组播组的控制,同时要求STB设备支持双协议栈。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有认证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保证组播业务的顺利开展。
对于DHCP认证方式,其主要问题是保证DHCP接入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就需要在DHCP包文中引入OPTION82选项。对于存在多个终端同时使用DHCP的场合,为了区分这些终端,还需引入OPTION60选项。DHCP Option82选项通常由DSLAM设备将用户的端口信息和设备信息插入到用户的DHCP报文,DHCP服务器通过识别OPTION82执行IP地址分配策略或其他策略。OPTION60选项通常由终端自带,不同类型的终端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OPTION60来识别。通过OPTION60选项,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终端分配不同的地址空间。但是,OPTION82的引入需要DSLAM的支持,目前网络上使用的设备大部分并不具备该功能,因此需要进行接入设备的改造。
两种认证方式各有优缺点,PPPOE认证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高,不需要进行接入网设备的改造,但是需要BRAS的支持,投资较大。DHCP认证方式安全性较差,为保证接入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接入网的改造,如要求接入网设备支持OPTION82,为防止DHCP Server欺骗需要进行二层的用户隔离,而目前LAN接入网大部分还无法提供。但是采用DHCP认证方式,IPTV业务流量可以从三层交换机传输,投资较少。
3.5 解决方案综述
在现网基础上建设IPTV业务网,建设方案如下:
a)接入网部分利用现有的宽带接入网,主要进行设备带宽以及二次组播功能方面的改造,对于无法进行改造的设备可以通过新增接入设备予以解决。
b)骨干网边缘节点可以设置在BRAS上,也可以设置在新增的L3上。采用BRAS进行承载的优点是QoS和用户管理较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域网设备,当然只有新型的BRAS才可以,现网上大多数的BRAS不适合用户承载IPTV业务,缺点是投资大,覆盖面不够。采用L3进行承载,优点是在投资较小的情况下,可实现大面积的业务覆盖。缺点是QoS和用户管理不好,网络健壮性和发展性较差。
建网初期IPTV 承载网 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IPTV承载网方案示意图
4、结束语
对承载多业务的宽带IP网络, IPTV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在提供原有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强的控制能力以及更高的传输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IPTV业务刚刚起步,在承载网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是提供IPTV的应用需求对宽带IP网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关键字:解决方案 综合-其它,单片机-工控设备 - 综合-其它
上一篇:VoIP在无线局域网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