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常识知识为什么说我国普钢企业钢材品种结构调整的共同点是技术等级? 正文
为什么说我国普钢企业钢材品种结构调整的共同点是技术等级?

为什么说我国普钢企业钢材品种结构调整的共同点是技术等级?

点击数:725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3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常识知识
为什么说我国普钢企业钢材品种结构调整的共同点是技术等级? [答]:     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钢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毫无疑问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又以市场为归宿,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始于“八五”期间,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在近几年。从日本、韩国、前苏联、欧美等国钢铁工业通过结构调整走向新的繁荣来看,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之路该如何走呢?     (1)日本从战后以来至1967年曾进行三次结构调整。从初期的仅着眼于轧钢设备的改造向企业大型化和产业化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电子、家电、汽车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日本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中心放在产品高档化,开发新工艺和节能省力方面。提出了“结构转换理论”,1974年形成了1.3亿吨产钢能力;20世纪90年代新的一轮结构调整在政府的干预下,通过企业兼并,产业结构的协调,以实现利益再分配。     (2)韩国以浦项钢铁公司为例,靠科技不断优化技术结构,实现从劳动、资金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按《钢铁工业育成法》、政府投资1/3,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1995年浦项公司产钢234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     (3)欧美各国近20年的结构调整,以改造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装备为重点,由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构发展成为组建跨国公司。通过削减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施技术的垄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高劳动生产率的短流程“小钢厂”。是美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特色之一。     (4)前苏联的钢铁工业给我们带来的是“以量取质”的教训。与其他各国结构调整的方针不同,在苏联“解体”前后,在钢材品种、质量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结构等方面未能及时调整,20世纪80年代其钢材产量曾达到1.5亿~1.6亿吨,但一直是出口坯料,进口高技术产品。近几年虽有几个企业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造和重组,但钢铁业的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十分落后。     欧盟15国及加拿大、美国、巴西、南非、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22国1974年钢铁行业职工人数为231.5万人,合计粗钢产量为3.2亿吨,至结构调整后的1998年,粗钢产量已达到4.5亿吨,但企业员工人数已减少到93.9万人。     我国钢铁业的结构调整政策是“控制总量,扩大出口,继续关小(钢厂)”,在钢铁产品的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可能实现平稳发展,但在短期内无法取得与欧美、日本、韩国相当的结构调整成效。     1949~1997年的49年间,我国总共进口27581亿吨钢材,相当于同期国产钢材的20%,为此花费了外汇4946亿元。几乎相当于49年在钢铁建设固定投资总额4377亿元。至1999年我国钢材生产1.1957亿吨,表观钢材消费量为1.3075亿吨,钢材进口1480万吨,钢材出口368万吨,自给率为91.1%,但出口产品平均单价仅为进口产品平均单价的0.6倍。     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又是最大的钢材消费国,与国外深层次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虽有国内市场的稳定份额,有地域的优势,有合金资源的优势,还有吨钢劳动工资的优势,但专家们对行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控制总量只是调整市场供需比例的一种措施,对于根本性的钢材品种、质量和工艺装备结构的调整必须落到实处。实现“平衡、稳定”的发展,并不说明能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对于我国的占钢产量95%左右的普钢企业,结构调整是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1)经济发展和各工业领域对高技术含量的中低强度等级结构钢材的迫切需求;     (2)近年的技术改造已使许多普钢企业拥有优化流程的生产装备,这些装备具有生产大宗进口钢材品种的基本条件;     (3)从品种开发考虑,具有合金化资源条件。     所以,普钢企业钢材品种结构调整方向的共同点就是要大力开发低合金钢和微合金化钢,按微合金化钢的优化流程加强技术改造的力度。
 

本文关键字:技术  品种  共同点  钢材  常识知识机械设备 - 常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