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常识知识熔结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正文
熔结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熔结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点击数:7302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1:58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常识知识
熔结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备维修和机器制造中,熔结技术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熔结的含义较广,采用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的熔敷涂层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工艺,把合金粉末或涂料先涂敷在已处理好的工件表面上。然后在工件不熔化的情况下加热涂层,使其熔融并润湿工件,通过液态合金与固态基材表面的相互溶解与扩散,冷凝后形成呈冶金结合的所需熔结层技术。除制作涂层外,还可利用某些熔结方法进行小型组件中不同零件的连接,制作不同形状的耐熔铱块,以及修补铸件、焊件气孔等缺陷。在零件修复和表面强化的工程施工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法,此外真空熔结法也有一定的应用。这两种熔结方法使用的熔结层材料,几乎都是自熔性合金粉末。这是由于熔结对合金涂层材料有特殊的工艺要求,而自熔性合金粉末则最为理想。
    1、氧一乙炔火焰喷熔
    (1)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的原理及特点
    1.原理
    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技术是以氧一乙炔火焰为热源,把自熔性合金粉末喷涂在经过制备的工件表面上,在工件不熔化的情况下,加热涂层,使其熔融并润湿工件,通过液态合金和固态工件表面的相互溶解和扩散,形成了一层牢固的呈冶金结合并具有特殊性能的熔覆层。
    喷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喷涂过程;二是重熔过程。重熔过程的目的是要得到无孔隙,无氧化物,与工件表面结合强度高的熔覆层。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熔化的涂层能润湿工件表面,即液态合金必须能在固态工件表面上自由铺展,既不流淌,又不凝成球状;
    (2)液态合金润湿工件表面后,必须能够与工件表面起适当的物理化学作用。当熔态合金冷却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牢固的结合,而不是粘附在工件表面上。
    熔化涂层合金对工件的润湿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涂层合金和工件金属成分的影响:当涂层合金和工件金属在液态和固态均不互相作用时,它们之间的润湿性很差,若涂层合金与工件金属能够互相溶解和扩散,则熔化的涂层合金能较好地润湿工件表面。
    基材表面容易生成钝化膜时,熔融的涂层合金难以对表面润湿。钝化膜的成分和性质由基材成分决定。
    工件表面越清洁,润湿性越好。表面粗糙的工件,其润湿性比表面光洁的要好。
  重熔温度升高,使熔化涂层合金的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液态涂层合金容易铺展,从而提  高润湿性。
    重熔时的相互作用及喷熔层的结合机理:重熔时熔化的自熔性合金与工件表面的相互作  用有两种:一种是工件金属向熔融合金熔解,另一种是熔融合金的原子向工件金属扩散。
    自熔性合金的熔点比基材的熔点低。当涂层合金熔化时,基材仍为固态。由于合金中硼、硅元素的还原作用,使基材表面金属氧化物脱氧,并形成低熔点的硼硅酸盐类熔渣,浮出液态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使熔化的合金紧密地与被清洁了的固态基材金属表面接触。基材表面金属向熔融合金熔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扩散和渗透,形成了一薄层表面合金过渡层,使喷熔层和基材产生类似钎焊的牢固的冶金结合。
    2.特点
    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工艺特点:火焰粉末喷熔时,基材是不熔化的,这与喷涂工艺相似,涂层合金是经过重熔的,基材受热较高,这又与堆焊相类似。火焰喷熔与火焰喷涂一样,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较易掌握等特点。
    结合机理特点:大部分喷涂层与工件的结合以机械结合为主,而喷熔层与工件的结合系冶金结合,结合强度较高。
    喷熔层的特点:既能向喷涂层那样,表面平整光滑,又能与堆焊类似,使喷涂层无气孔、无氧化物,而且互溶区窄,稀释率极低,保证了涂层的性能。其缺点是喷熔时工件加热温度较高,工件热影响区较大,会导致工件变形和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2)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工艺
    根据喷粉和重熔的先后顺序,氧一乙炔火焰粉末喷熔的工艺可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
    1.“一步法”喷熔
    “一步法”喷熔工艺过程:工件表面制备、预热、预喷粉、喷熔、冷却和喷熔层后加工。
    工件表面制备:待喷熔表面的制备方法和热喷涂表面的制备方法原则上是一样的。
    预热:预热可以使工件表面湿气蒸发,产生适当的热膨胀,减少涂层应力以及提高粉末  喷敷的沉积效率和涂层与工件的结合强度。一般钢材与铸铁的预热温度为200—300℃,抗氧化性强的钢材如不锈钢、高合金钢等,预热温度可提高到350—400℃。
    预喷粉:为了防止零件表面在预热后和喷熔过程中被氧化,可以在工件达到预热温度后,立即在待喷的表面先均匀地撒上一层厚度为0.2mm左右的粉末合金,将工件表面保护起来。
    喷熔:在预喷—层保护性粉末涂层后,将喷熔枪的火焰集中在工件表面的一个局部区域  进行加热。当该区域的温度达到工件表面与保护层粉末开始润湿时,按下送粉开关,将粉末均匀地喷在这个局部的区域上,喷到一定厚度后,并用同一火焰将这个局部区域的涂层熔  融,直到出现“镜面”反光现象后,均匀而缓慢地将喷枪移到下一个局部区域,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直到整个工件表面被喷熔层覆盖。喷熔火焰宜为中性焰或微碳火焰,火焰要柔和,喷熔枪要做轻微摆动,避免火焰对熔融金属的冲击力过大,影响喷熔质量。
    冷却:由于自熔性合金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塑性较差,因而冷却时容易产生裂纹。尤其在喷熔层较厚或零件较大时,基体淬透性较好时,更易产生裂纹。因此,喷熔后应让零件均匀的缓冷,必要时采取等温退火处理。
    喷熔好的零件可以进行喷熔层的后加工。
    “一步法”具有以下工艺特点:喷粉和重熔是交替或同时进行的,粉末是直接喷入熔池  中的,所以要求粉末的颗粒细,分布比较分散;输入工件的热量较低,对基体组织影响较小,工件变形较小;喷熔层的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一般为0.8—1.2mm,很少超过2mm;工艺简单,操作灵活。它的缺点是一般都采用手工操作,劳动条件差,生产率较低,喷熔层的均匀性和质量随操作者熟练程度而异,不易稳定。
    “一步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小零件的表面保护性熔敷和修理;中型或大型零件的边角处的表面保护性熔敷和处理;某些零件损坏甚至断裂后,可以进行局部修补和连接。
    2.“二步法”喷熔
    “二步法”喷熔工艺过程是工件表面制备、预热、喷粉、重熔、冷却和喷熔层后加工。
    工件表面制备和预热与“一步法”相同。
    喷粉:在工件预热到所需温度后,应立即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粉。喷保护粉0.1—0.15mm,再提高预热温度,喷洒一定数量的工作粉层。为了保证涂层厚度均匀和获得良好的结合强度,每次喷粉厚度以不超过0.2mm为宜。要获得较厚的涂层,可采用多次喷粉的办法。一般喷熔层的厚度以不大于1.2mm为宜。
    重熔:重熔操作时把喷敷的粉末层加热到固、液相之间的温度范围,使原来比较疏松多孔的涂层变成连续致密的熔覆层,与基材之间达到完全的冶金结合。
    冷却和喷熔层的后加工:重熔结束后,应让工件自行缓慢冷却。易淬火的基体,在冷却过程中应防止因组织相变而开裂。
    “二步法”的工艺特点是把喷粉和重熔分开,先喷粉后重熔。喷粉过程与粉末火焰喷涂相同,粉末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过细的粉末容易过热氧化,甚至气化。因此所用的粉末颗粒比“一步法”的要粗,且粒度分布集中。工件受热较多,变形较大;一次喷熔的厚度不能过大,一般为lmm左右,这样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喷熔层;喷熔层均匀平整,生产率高,易实现机械化操作。
    “二步法”喷熔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圆柱和旋转零件表面的保护性熔敷和修理,也适用于需要做大面积保护性熔敷的工件。
    (3)氧一乙炔火焰喷熔用粉末的特性
    根据喷熔原理,适合喷熔用的合金粉末属于自熔性合金粉末,应具有以下特性:
    1.熔点低
    硼、硅可以降低镍、钻、铁合金的熔点。各种自熔性合金的熔点如下:
    镍基自烙性合金:950—1100℃
    钻基自熔性合金:1050—1150℃
    铁基自熔性合金:1100—1120℃
    含碳化钨型自熔性合金:960—1250℃
    2.自脱氧造渣
    喷熔时,由于熔化的各种金属与氧作用,必然生成各种氧化物。喷熔时必须解决脱氧造渣问题,自脱氧造渣一般也称自熔性。由于硼和氧的亲和力高于镍、钻、铁与氧的亲和力,因此硼能还原镍、钻、铁的氧化物而生成氧化硼。虽然氧化硼熔点很低(450℃),可是其粘度很大,不容易分离,浮出熔覆层。而硅则是一种较好的自熔性元素,不但可以还原镍、钻、铁的氧化物而生成氧化硅,而且氧化硅又可以与氧化硼生成粘度小的硅酸硼溶剂,再与其他金属氧化物一起形成硅酸盐熔渣浮出喷熔层,起到脱氧造渣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维修  常识知识机械设备 - 常识知识

《熔结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