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接地装置管理工作标准 正文
接地装置管理工作标准

接地装置管理工作标准

点击数:766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8:0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接地装置管理工作标准
 一、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接地电阻的具体规定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接地性质和接地方式不同,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也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值应根据接地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当计算确有困难时,也可参照以下规定:
 1.高压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2.高压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欧。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到1欧,但应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6~10千伏高低压电气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电气设备的容量大于100千伏安时)和10欧(电器设备的容量为100千伏安及以下时)。
 4.低压线路及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均应不超过4欧。零线的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10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供电时)和30欧(100千伏安及以下变压器供电时),并且重复接地点不应少于三处。
 5.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工业电子设备和高压线路的保护网或保护线等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6.在高土壤电阻地区,要达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对于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允许达到30欧;对于变电所允许达到15欧。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5欧。
 

 
 二、接地网的布置的要求
 对人工接地网的布置,一般有以下要求:
 1.接地网的布置方式,应根据接地点土壤的电阻率来选择。通常电阻率越高,接地电流衰减越慢,电位分布越不易均匀。因此,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接地网的布置方式比较复杂(参见下表)。
 
 2.接地体埋深不应小于0.5米,所有接地装置(明敷的除外)均应埋在当地冻土层以下。
 3.当接地体埋设地点的土壤电阻率低于100欧·米且又潮湿(即土壤对接地装置有强烈腐蚀作用)时,接地导体表面应镀锌或适当增大其截面。
 
 三、利用自然接地体注意事项
 利用自然接地体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利用自然接地体时,除线路接地之外,一般电气设备的接

 
地应至少用两根引出线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引出线与自然接地体以及与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的连接多为焊接。
 2.利用地下金属管道作为自然接地体或者利用地上和地下金属管道作为自然接地线时,在管接头和接线盒处都要用跨接线连接,连接方法也是焊接。管径为40mm及以下时,跨接线可采用6mm圆钢;管径在50mm以上时,跨接线应采用100mm2的扁钢。
 3.利用配线的钢管作为自然接地线时,其管壁厚度不得小于1.5mm。
 4.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线时,凡是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的地点,必须用跨接线连接。这些金属构件作为接地干线使用时,跨接线应采用100mm2的扁钢;作为接地支线使用时,跨接线应采用48mm2的扁钢。在建筑物伸缩缝处,为了避免因建筑物下沉不均匀而造成接地线断开,也必须用跨接线跨过伸缩缝。这种跨接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绞线,连接方法是在钢绞线两端焊上平面接头,再用螺栓紧固。
 5.利用电力电缆的铅包皮作为接地线时,铅包皮与接地体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可采用卡箍连接。连接前先刮去电缆铅包皮表面的锈层,再在卡箍与电缆包皮之间垫上2mm厚的铅带,然后进行紧固。卡箍、螺栓、螺母、垫圈等均应镀锌,以防锈蚀。
 6.如果利用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应再补装人工接地体,如果利用自然接地线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则应另装

 
 一根辅助接地线。
 
 四、人工接地体的要求
 1.人工接地体一般可采用各种钢材,如水平敷设圆钢、扁钢,垂直敷设的角钢、钢管、圆钢等。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铜材或镀铜材料。
 2.人工接地体不得涂漆。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敷设人工接地体时,应根据土壤腐蚀的性质采取热镀锌、热镀锡等工艺对接地体进行防腐处理,也可适当加大接地体的截面。
 3.人工接地体为钢导体时,其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均压的要求,敷设在地下的钢导体,其尺寸不得小于下列值:
  圆钢直径,mm         8
  扁钢截面,mm2              48
  扁钢厚度,mm         4
  角钢厚度,mm         4
  钢管管壁厚度,mm     2.5
 4.1000伏及以上电气设备的水平接地体,其截面必须满足热稳定度(允许发热温度400℃)的要求。
 
 五、选择接地装置的埋设地点的要求
 1.选择接地装置的埋设地点,应考虑以下要求:

 
 (1)接地装置应埋在距建筑物或人行道3米以外的地点。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埋设地点应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沥青。
 (2)接地装置不得靠近烟道等热源敷设,以免因土壤干燥、电阻率升高而影响接地效果。
 (3)接地装置不应埋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土壤中或垃圾堆和灰渣堆中。
 (4)接地装置所在的位置应不妨碍有关设备的拆装或检修。
 2.埋设人工接地装置之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检查接地装置的所有焊接部位是否牢靠,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2)将接地体加工成锥形或其他尖头状,以便将其顺利地打入地下。
 (3)在接地处挖一宽0.5~0.6米、深1米的地沟,以便埋设接地体。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即可正式敷设接地装置。先将接地体自沟底打入地下,并留出0.1~0.2m的露头,将接地线焊在露头上;向接地体周围回填新土(不能填人砖石等杂物),并夯实。
 (4)接地线应装在明显地点,以便检查。在容易触碰接地线的地点,应采取加保措施。
 
 六、低压电气设备外露接地线的要求
 当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在地面明敷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不同类型的接地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下表所列值。
 
 2.明敷的钢接地线,其表面应涂黑漆。如果因建筑物的设计要求,需涂其他颜色,则应在连接处及分支处涂以宽为15mm、间距为150mm的两条黑带。
 3.从中性点接到接地网的明设接地线,应涂以紫、黑相间的彩色条纹。在三相四线制网络中,如果接有单相分支线并用其零线作为接地线,则在零线分支点应涂以黑色带,以便识别。
 4.明敷的接地线,应便于安装、检查、不妨碍设备的拆卸、检修;接地线支持件之间的距离,水平方向为1~1.5米;垂直方向为1.5~2米;转弯部分为0.5米。
 
 七、变电所接地装置的要求
 1.变电所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人工接

 
地网。对于10千伏以下的变电所,若能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体,且接地电阻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要求,可不另装人工接地体。
 2.通常,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为圆弧形。如果不能满足防止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要求,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人工接地网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米。
 3.如果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的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则其走道应铺设砾石、沥青,或在地下敷设两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帽檐式”均压带。
 4.配电变压器(如杆上变压器)的接地装置,宜敷设成闭合环形。
 5.为降低接地电阻,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的接地网,应在地下与引入线的避雷线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点必须易于分合,以便测量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连接线埋在地下的长度不应小于15米。
 
 八、架空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要求
 高压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应根据接地处土壤电阻率和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进行选择:
 1.在土壤电阻率ρ≤100欧·米的潮湿地区,可利用杆塔作为自然接地体,无需设防雷接地装置。
 2.在土壤电阻率100<ρ≤300欧·米的地区,除利用杆塔作为自然接地体外,还应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米。

 
 3.在土壤电阻率ρ>300欧·米的地区,一般应采用水平敷设的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米(敷设在耕地中的接地体,埋设深度应在土地耕作深度以下)。
 4.在土壤电阻率ρ>2000欧·米的地区,可采用放射式接地体或外引式接地体引至土壤电阻率低的地点进行接地,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米。
 如果不能满足防止接地电阻的要求,则应考虑采用降阻剂或采取其他降低电阻的措施。
 
 九、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
 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1.携带式用电设备应使用专用芯线接地,该芯线不得同时用来输送工作电流。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作为接地线,零线与接地线应分别与接地网连接。
 2.携带式用电设备的接地芯线,应采用多股铜绞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5mm2。
 3.由固定电源或移动式发电设备供电的移动机械,其金属外壳应使用金属线与供电电源的接地装置连接。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应在机械附近装设接地体或利用附近的自然接地体。
 4.对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机械的接地要求与固定式电气设备相同,但在下述情况下一般可不接地:
 (1)移动式机械自用的发电机直接置于机械的同一金属框架上

 
 又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
 (2)由发电机供电的机械不超过两台,机械距发电机不超过50米,且外壳之间又有可靠的金属连接。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