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在填筑横跨沟堑的路基土方时,应做好纵横向界面的处理。
5.2.3黄土路堤边坡应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5.2.4浸水路堤不得用黄土填筑。
5.3黄土路堑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5.3.1 路堑路床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实度不足时,应采取措施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5.3.2路堑施工前,应做好堑顶地表排水导流工程。路堑施工期间,开挖作业面应保持干燥。
5.3.3路堑施工中,如边坡地质与设计不符,可提出修改边坡坡度。
6.0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常见的方法
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黄土地区地基的处理方法
6.1灰土挤密桩
湿陷性黄土属于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孔隙较大密度偏小,是其产生湿陷性的根本原因。如果能使土的干密度及其压实系数达到某一标准时,即可消除其湿陷性,利用这一原则,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主要是通过机械打桩成孔时挤压土体,使桩间土横向加密,桩体内的消石灰将与土体内的水发生离子交换、凝硬反应,以及石灰的炭化与结晶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桩与桩周土脱水固结,共同承受荷载,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形成一种无湿陷性的、性能良好的复合地基。
6.2三七灰土(3:7)
6.2.1 0.5m厚的三七灰土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减少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起着隔水作用,降低土的渗透性,以及消除地基的湿陷性。
6.2.2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或土路拱。
6.2.3三七灰土垫层采用分层压实法施工,碾压时可适当加水。碾压前经过试压确定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分层施工时,下层密度经检验合格后,再填筑上层。三七灰土垫层密实度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6.2.4为了保证三七灰土垫层的质量按规范对垫层的厚度、宽度设置进行检查。
6.3重锤夯实
6.3.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变形。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采用重锤夯实处理。
6.3.2重锤夯实采用带有摩擦式卷筒的起重机,自动脱钩,夯锤质量宜为2-3t,底面直径1.2-1.4m,锤底静压力为不小于20Kpa。截头圆锥体夯锤,采用200号以上钢筋混凝土制作,其底部填充废铁并设置钢底板以使重心降低。落距4~6m,可以消除基底以下黄土层的湿陷性,通过试夯精确落距高度,夯实遍数,以保证击能的质量。夯实时地基土宜为最付佳含水量。
6.4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采用25KJ-T3三边和15KJ-T5五边形两种冲击式压实机。25KJ压实机用于原位碾压和层厚1m以内的填料碾压。15KJ压实机用于层厚500-750mm的填料碾压,由于是五边形轮子,可比25KJ压实机用较少遍数获得所需的密实度。冲击压实法在土石压实作业中,突破了传统的碾压方法式,当其一角立于地面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由于碾边顺序连续冲击地面,促使土体碾压均匀密实,是消除湿陷土层的很好的压实方法。
7.0黄土陷穴处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7.1路基范围内的陷穴,应在其发源地点对陷穴进口进行封填,并截排周围地表水。
7.2现有的陷穴、暗穴,可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导洞和竖井等措施进行填充。
7.3陷穴表面的防渗处理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并将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离。
7.4挖方边坡顶以外 50m范围内、路堤坡脚以外20m范围内的黄土陷穴宜进行处理。挖方边坡顶以外的陷穴,若倾向路基,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珠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
8.0施工工艺
8.1黄土路堤施工工艺:
路堤填筑的施工过程概述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作业。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压实区、检测区。
八流程: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边坡整拍。
8.2黄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2。
9.0施工质量要求
9.1质量检验基本要求
(1)在路基用地范围内,不得有杂物、积水、淤泥等。
(2)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
(3)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图8-2 黄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
9.2实测项目
检验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见表4.2.2。
表4.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1
压实度(%)
零填及
挖方(m)
0~0.30
—
—
94
按规范要求。
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0~0.80
≥96
≥95
—
填方
(m)
0~0.80
≥96
≥95
≥94
0.80~1.50
≥94
≥94
≥93
>1.50
≥9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