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3
○
强盐渍土
×
×
□1
×
□2
□3
×
□1
过盐渍土
×
×
×
×
×
□2
×
□2
粗
粒
土
弱盐渍土
×
□1
○
□1
○
○
□1
○
中盐渍土
×
×
□1
×
□1
○
×
□4
强盐渍土
×
×
×
×
×
□2
×
□2
过盐渍土
×
×
×
×
×
□2
×
×
注:表中○---可用;
×---不可用;
□---部分可用。
□1----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可用;
□2----强烈干旱地区的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经过论证可用;
□3----粉土质(砂)、粘土质(砂)不可用;
□4----水文地质条件差时的硫酸盐渍土及亚硫酸盐渍土不可用。强烈干旱地区的盐渍土经过论证酌情选用
5.2用石膏土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
5.3基底(包括护坡道)处治要求
5.3.1表土不符含表6.7.1的规定时,应挖除;路堤高度小于表6.7.2的规定时,除应将基底土挖除外,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透水性较好的土。
表6.7.2 盐渍土地区路堤最小高度
土质类别
高出地面(m)
高出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m)
弱、中盐渍土
强、过盐渍土
弱、中盐渍土
强、过盐渍土
砾类土
0.4
0.6
1.0
1.1
砂类土
0.6
1.0
1.3
1.4
粘性土
1.0
1.3
1.8
2.0
粉性土
1.3
1.5
2.1
2.3
注:①二级公路最小高度可为表中数值的1.2~1.5倍;
②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最小高度可为表中数值的2倍。
5.3盐渍土路基雨天不得施工。
6.0施工工艺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
图6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7.0盐渍土地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7.1基底处理
7.1.1含水量超过液限的原地基土,应按设计要求将基底以下1m全部换填为透水性材料;含水量界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100~300mm厚的透水性材料;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粘性土。
7.1.2地下水位以下的软弱土体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透水性好的粗粒土换填,高度宜高出地下水位300mm以上。
7.1.3在内陆盆地干旱地区,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表处时,应按设计要求在路堤下部设置封闭性隔断层。
7.1.4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时,应将其铲除,铲除的深度通过试验确定。地表过盐渍土层过厚时,如仅铲除一部分,则应设置封闭隔断层,隔断层宜设置在路床顶以下800mm处;若存在盐胀现象,隔断层应设在产生盐胀的深度以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