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施工材料及明洞浇筑
1) 水泥、砂、石、水及外掺剂的质量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寒冷地区混凝土骨料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抗冻试验,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
3) 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4) 钢筋的加工、接头、焊接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拌制、运输、灌注、养护、拆模均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 明洞与暗洞应连接良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拱顶回填土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内模板。
6.5明洞防排水
明洞防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水材料的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防水层施工前,明洞混凝土外部应平整,不得有钢筋露出。
3)明洞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和纵向盲沟。并与隧道的防水层和排水盲管顺接,保证排水畅通。
4)明洞排水施工应和隧道的排水侧沟、中心水沟的出水口及洞顶的截、排水设施统筹安排。明洞内排水宜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排水。明洞两拱脚盲沟汇水通过排水横沟引至中心深埋水沟。
5 明洞外侧的排水盲管应先于填土完成,确保出水口通畅。
6.6明洞回填
明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2)侧墙回填应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岩壁与墙背空隙较小时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用片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回填至与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
3)拱顶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
4)表土层需施作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平顺,防止地表水下渗。
7.0隧道明洞施工工艺
7.1施工程序:
隧道明洞施工程序:施工准备→路堑开挖→边坡防护→基底处理→仰拱施工→仰拱回填→拱圈施工→防水层施工→明洞回填。
7.2 工艺流程如图7-2。
8.0隧道明洞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8.1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8.1.1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表10.2.2。
表10.2.2 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车行道(mm)
±10
尺量:每20m(曲线)或50m(直线)检查一次
2
净总宽(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20m(曲线)或50m(直线)检查一次
3
隧道净高①(mm)
不小于设计
水准仪:每20m(曲线) 或50m(直线)测一个断面,每断面测拱顶和两拱腰3点
4
隧道偏位(mm)
20
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每20m(曲线)或50m(直线)检查1处
5
路线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衔接(mm)
20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延长至两侧洞口,比较其平面位置
6
边坡、仰坡
不大于设计
坡度板:检查10处
注:净高有一点不合格时,该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8.1.2外观鉴定
洞内没有渗漏水现象。
8.2隧道明洞实测项目
8.2.1隧道明洞实测项目
实测项目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表10.3.2。
表10.3.2 明洞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2
混凝土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或地质雷达: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自拱项每3米检查1点。
3
混凝土平整度(mm)
20
2m直尺:每10m每侧检查2处
8.2.2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蜂窝麻面深度超过10mm时应处理。
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3)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4)混凝土施工养护不得产生裂缝。
8.3隧道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
8.3.1隧道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表10.4.2。
表10.4.2 防水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搭接长度(mm)
≥100
尺量:每环测3处
2
卷材向隧道延伸长度(mm)
≥500
尺量:检查5处
3
卷材于基底的横向长度(mm)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