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锆英粉/kg
30-36
8-10
上店粉/kg
16-17
14-15
湿润剂/ml
20-30
消泡剂/ml
15-20
10
涂料性能
流杯粘度/s
50±5S
20±2(预湿)
预湿25±2
不预湿13±1
6-8
比重/ g/ml
2.7-2.8
1.82-1.85
1.81-1.83
注:(1)要求高的铸件(深孔、深槽、小孔、多孔、盲孔)可使用两层锆英粉涂料;一般普通铸件只使用一层面层和过渡层再涂背层涂料。小铸件(50g以内的)涂4层半即可。
(2)涂料粘度使用4#詹氏杯测定。
(3)室温:面层24±2℃ 背层:24±3℃
(4)涂料搅拌机转速22-30r/min。
(5)涂料搅拌时间:面层涂料,全部为新料时,搅拌时间≥24h,部分新料搅拌时间≥12h;过渡层涂料及背层涂料,全部为新料搅拌时间≥10h,部分新料搅拌时间≥5h。
3.1.2涂料配制操作工艺:
序号
内容
1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2
按比例将硅溶胶倒入涂料桶中
3
开动沾浆机,使其旋转
4
配制面层时,按每公斤硅溶胶2.5ml的比例加入润湿剂(JFC),混均匀
5
按比例将耐火粉料缓慢加入,应注意防止粉料结块
6
配制面层时,按每公斤硅溶胶1.8ml的比例加入消泡剂,混均匀
7
混均匀后,测粘度:过高、加硅溶胶;过低、加粉料(注:此时测应稍高)
8
将涂料配制好后,盖上浆桶,以免蒸发;使用时如粘度过高,可用蒸馏水加以调整
注意事项:(1)面层涂料配制时,应严格按照加料顺序,依次加入硅溶胶、润湿剂、锆英粉、消泡剂,加料顺序应正确。
(2)涂料浆务必保持干净,不得有蜡屑、砂粒等,不得有过多的气泡。
(3)涂料浆粘度,每次上、下班时均需测定、调整并记录。
(4)建议面层涂料每月更换一次。
(5)为提高型壳的透气性、减轻铸件的表面氧化;建议在背层涂料浆内加入适量的石墨粉。
3.2制壳操作工艺
3.2.1工艺要求
参数
层次
第一层
(面层)
第二层
(过渡层)
第三、四层
(加固层)
半层
(封浆层)
涂料种类
面层涂料
过渡层涂料
加固层涂料
加固层涂料
浆料粘度(s)
30-40
20±2
不预湿13-15 预湿25±2
7-8
撒砂(目)
80-120锆砂
50-100锆砂或40-70上店砂
16-30上店砂
温度(℃)
21-27
湿度(HR%)
50-70
40-60
风力
无
微
强
强
干燥时间(h)
6
>8
>12
>10
预湿剂
低粘度硅溶胶锆英粉混合料
硅溶胶
一般第四层起不预湿
3.3制壳操作程序
3.3.1检查模组应经检验合格,并经清洗,彻底干燥。同时检查模组上的记号是否符合质量跟踪卡(或工艺卡片)上的材质要求;如有疑问,及时弄清,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后果。
3.3.2检查需用的涂料浆粘度及搅拌时间应符合工艺规定要求。
3.3.3检查工作时,干燥间的温度、湿度应达到要求。
3.3.4浸面层预湿浆:从模架车上取下模组,以30°左右角度缓慢地浸入预湿浆中,稍作旋转,然后以稍快的速度取出,使多余的浆料滴除,用压缩空气吹去各部位的气泡使模组均匀敷上一层薄浆。
3.3.5涂面层浆:将敷有预湿浆的模组,再以30℃左右角度缓慢地浸入(面层)涂料浆中,稍作旋转,使蜡模上的沟槽、拐角、字码、图案、通孔、盲孔均能敷上涂料,然后以稍快的速度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去各部位的气泡;同时不停得转动模组,使多余的浆料滴除。形成完整均匀涂层。(应特别注意:当蜡模上细小复杂部位未能敷上涂料时,请用小排笔沾浆涂刷或重新涂浆;确保质量。)
3.3.6 面层撒砂:将涂上均匀涂料的模组伸入淋砂机中多方向翻转,使表面均匀覆上一层锆英砂。
3.3.7取出模组检查撒砂应全面覆盖,抖动模组。使多余砂掉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