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工艺要求XX煤业设计技术标准 正文
XX煤业设计技术标准

XX煤业设计技术标准

点击数:799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8: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工艺要求
XX煤业设计技术标准
   一、矿井设计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215-2005
   3、采矿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4、其他相关法规
   二、结合我矿实际归纳总结得出的煤矿设计技术标准
   (一)采区设计技术标准
   1、采区布置设计依据
   1.1、 已批准的地质报告(包括图纸及说明书);
   1.2、设计采区所接替的生产采区的概况及矿井生产接续情况;
   1.3、设计采区的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生产采区的地质情况;
   1.4、采区内的自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勘探程度描述,预测评估采区开采条件;
   1.5、采区内煤层赋存特征、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压岔关系和邻近采区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1.6、 采区储量计算;
   1.7、图纸资料:
   1.71、采区处理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计算图;
   1.72、井上下对照图;
   1.73、采区勘探线剖面图;
   1.74、煤层顶底板柱状图。
   2、采区布置要求
   布置原则
   采区、工作面合理集中生产,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结合我矿目前情况,一般采用上、下山集中布置工作面,采煤方法都采用走向长臂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
   3、采区尺寸确定
   3.1、采区准备时,采区上山长度一般不超过1200mm,采区下山不宜超过1000m。用采区石门和溜煤眼开采时,采区斜长可按具体条件确定。
   3.2、采区宜采用两翼布置。当受地质构造限制或在安全上有特殊要求时可单翼布置。采区走向长度应适当加大,减少设备搬家次数。采区单翼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当双翼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2000m。采用沿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工作面时,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长度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4、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4.1、采煤工作面单产计算
   按照确定的工作面长度,选取工作面进度以及采高进行计算。
   A=LL1MγC
   A-工作面日产量,t/d;
   L-工作面长度,m;
   L1-工作面日进度,m/d;
   M-采高,m;
   γ-煤的视密度,t/m3;
   C-工作面回采率。
   4.2、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目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宜为一个面,不应超过两个面。
   4.3、采区生产能力计算
   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数目及其工作面单产确定后,可按下式计算采区生产能力。
   AB=∑A+∑A1
   式中  AB-采区生产能力,t/d;
   A-回采工作面日产量,t/d;
   A1-煤巷掘进工作面日产量,t/d;
   5、采区煤柱及回采率
   5.1、采区煤柱
       采区煤柱包括采区范围内的巷道煤柱,以及采区边界煤柱,断层煤柱,隔水煤柱,火烧边界煤柱等。按其作用和性质可分为护巷煤柱和隔离煤柱两大类。
      5.11采区煤柱留设
       一般煤层大巷保护煤柱两侧各宽50-100m;上下山保护煤柱,其间宽20-40m,两侧各宽50-80m。
       5.12、采区边界和区段巷道煤柱
       采区边界煤柱宽度一般为10-20m(两个采区之间),当采区边界亦为井田边界时,煤柱尺寸大小按井田边界煤柱要求留设;区段巷道煤柱宽度为5-20m,厚煤层者取上限。护巷煤柱(如大巷、采区上下山等)留设时在使用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便于煤柱回收。
   (二)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
   1、工作面设计依据
   1.1、采区设计;
   1.2、工作面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3、掘进地质说明书。
   2、采煤工作面
   2.1、采煤工作面长度确定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50-220m,每个工作长度尽可能保持一致。
   当受断层等构造影响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长度。
   2.2、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确定
   影响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的主要经济因素是搬家费和巷道掘进费。结合我矿目前技术条件,工作面连续推进方向长度以不小于600-900m为宜。
   2.3、工作面煤柱
   两个工作面间煤柱一般为5-8m,沿空送巷取上限。
   3、工作面顺槽
   3.1、顺槽支护设计
   煤巷顺槽支护设计一般以锚网带支护为主,条件差时采取联合支护或架棚支护。沿空送巷的巷道设计尽可能避开集中应力区,并采用锚索或钢带等以加强支护。
   3.2、顺槽断面尺寸设计
   按照我矿目前掘进巷道经验,掘进巷道轨道顺槽宽度选取3400mm-3600mm,胶带顺槽宽度选取3200mm-3600mm,沿空送巷取上限。顺槽沿煤层顶板掘进,轨道顺槽高度不低于2700mm,胶带顺槽高度不低于2500mm。
   (三)单项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1、采区设计及工作面设计
   1.2、有关巷道素描图
   2、设计原则
   2.1、满足生产、通风、排水、行人、供电及管路敷设等各方面的要求;
   2.2、紧凑合理,操作安全,工程量省,效率高,方便施工;
   3、设计标准
   3.1、巷道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应详细标注巷道位置、方位、长度、坡度、断面编号及巷道名称,并能反映出其他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
   3.2、巷道断面应有详细、准确的尺寸标注,应能反映巷道支护形式及与平面图相对应的巷道断面编号,应有相关的管线、轨道、水沟、人行道布置或必须标明的设备等内容的准确标注;
   3.3、必要的说明及注意事项;
   3.4、每米巷道材料消耗一览表;
   3.5、标签标准、内容完整。
   (四)巷道断面设计
   1、巷道断面设计依据
   1.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的规定
   1.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的规定
   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2、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主要巷道宜采用拱形断面;采区巷道可选用拱形、矩形、梯形断面。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采用圆形、马蹄形和带底拱的断面。
   当巷道围岩比较稳定,矿山压力不大,服务年限不长时,一般宜选用矿用工字钢支架、锚杆+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护,其断面形状一般为梯形和矩形。
   当巷道围岩不太稳定,矿山压力较大,且服务年限较长时,一般宜采用锚喷、混凝土砌碹或U形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断面形状一般为拱形、圆形或椭圆形。
   3、巷道断面尺寸确定
   巷道断面净尺寸,应根据巷道内允许车辆或其他运输设备的最大轮廓尺寸以及架设管线、行人、设备的运送、安装、检修和施工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按通风要求进行验算。
   3.1、巷道断面净宽度的确定
   巷道净宽度,是运输设备的最大轮廓尺寸,《煤矿安全规程》所规定的人行道宽度及有关安全间隙相加之和。
   当水沟设于人行侧,且水沟净宽大于500mm时,应根据轨道敷设的要求加宽人行道。
   直墙巷道的净宽度系指两墙内侧的水平距离。梯形巷道,当允许电机车或矿车时,则净宽度系指自道渣起电机车或矿车车体最大高度处的巷道宽度;当铺设输送机时,系指自巷道底板起1.6m处的巷道宽度。
   拱形断面的主要运输巷道净宽度,井下巷道的其他巷道净宽度不宜小于2m;矩形巷道断面净宽不宜于2m;梯形巷道断面顶部净宽不宜小于1.8m。
   3.2、巷道断面净高度的确定
   3.21、拱形巷道净高度:H=h3+hb+h0
   式中:H-净高度,mm;h3-墙高,mm;
       hb-从巷道底板到道渣面的高度,mm;h0-拱高,mm。
    3.22、梯形和矩形巷道净高度
     3.221、主要运输巷道
                  H=hi+hc-hb
       H-梯形(或矩形)巷道净宽度,mm;
       hi-从轨面到顶梁的巷道高度,mm;
       hc -从巷道底板到轨面的高度,mm;
       hb -从巷道底板到道渣面高度,mm;无道渣面时,hb=0。
     3.222、无轨运输巷道断面高度
       无轨运输巷道最小高度除满足行人、通风等要求外,运输设备的顶部距离巷道顶部(支护)或管线下缘的距离不得小于0.6m。最后确定的净高度要满足安全间隙对轨道高度的要求。
   

本文关键字:技术  工艺要求机械设备 - 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