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工艺瓶颈
对于汽车入场煤采制样设备,在缩分留样环节存在有瓶颈,制约了汽车采样的发展;目前的采制样设备主要是靠操作人员判断汽车煤属于哪一个煤矿,然后选择留样的集样瓶。因此,就存在以下问题:
(1) 选择集样瓶时,操作人员容易误操作,煤样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
(2) 集样瓶更换频繁,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3) 汽车采样机的缩分留样能力有限(集样瓶工位数一般为6或8个),缩分留样的煤量(缩分比)大或汽车运煤量大时,致使集样瓶更换频繁,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缩分留样的煤量(缩分比)小时,不易反映单车煤的质量,真实性差。
(4) 采制样设备只能采制出煤样,不能及时的反馈出煤样的质量(化验结果滞后),在“扣吨”问题上焦化厂与煤矿易发生扯皮;且增加了化学分析的工作量。
(5) 焦化厂要求采制样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在线实时监控,传统的工作方式很难做到。
2.3 概念设计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根据多方考察和研究,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 实用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坚持为业主决策服务,又为经营管理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2) 先进性:采用成熟的技术,兼顾未来的发展趋势,及量力而行,又适当超前,留有发展余地。
(3) 可扩展性:系统便于扩展,以保护前期投资的有效性和后续投资的连续性。经济性:以节约成本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一个运行可靠、满足公司实际需求的采制样操作系统。
(4) 易用性:系统操作简便、直观,以利于各个层次的人员使用。
(5) 可靠性: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在关键部分应有安全和容错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基于PLC的电机转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