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变频技术应用案例110千伏变压器短路分析 正文
110千伏变压器短路分析

110千伏变压器短路分析

点击数:7717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应用案例

  部进线,使导电回珞截面翻倍,从而为组合导线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前面已经进行过估算,组合导线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线饼幅向尺寸中绝缘材料的比例。减少线圈烘燥后的收缩量,保证线圈的紧实度。同时,组合导线的使用必然导致单个线饼线匝数的减少,而在线圈的卷制中可以发现,这种线饼匝数的减少为绕制时反饼的收紧创造了条件。因此,采用组合导线、端部进线结构的产品,线圈紧实度有明显的提高。

  规,使各线圈高度方向绝缘占比大致相同前面已经提到,线圈烘燥、浸油后绝缘物会发生收缩,如果各个线圈的高度方向绝缘尺寸比率差距较大,则线圈烘燥、浸油后净收缩量将有明显差别;调整高度方向绝缘物占比,实际上就可以控制经工艺处理后各线圈的“虚高”大致接近。

  努力减少线圈“虚高”总量不浸漆工艺采用后对轴向稳定处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定量的数据在各个制造厂都可以得到。要减少不浸漆后线圈收缩量过大的问题,就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对线圈的饼间垫块进行密化处理,并对组套前线圈进行二次烘燥、调整和稳定。在纸板的密化工序中,采用瑞士魏德曼公司推荐的100公斤/平方厘米滚压工艺,纸板经滚压后厚度方向尺寸约收缩9%.线圈的组套前烘压是一个更繁杂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纸板、匝绝缘材料烘燥收缩到位,调整各线圈高度方向一致。

  从线圈本身的结构特点分析,认为线饼间上下“S”弯换位处是一个薄弱环节,在线圈长期的运行振动中,这种“S”弯过渡处的绝缘极可能破损,从而引起绝缘事故。在系统短路、线圈轴、辐向受力时,该处受力更为明显。

  对这一局部的加强方式是:在设计时要确保“S”弯导线为平拉换位,避免上下高差形成的剪刀口加剧对线匝的绝缘损坏;制作时在“S”弯傥线饼处加垫0.5毫米保护纸板1张,加强“S”弯过渡处线匝绝缘。在“S”弯上加包耐热等级为F级的丹尼松纸半叠2层,由于丹尼松皱纸的耐温等级远大于普通A级绝缘材料,因而可确保“S”弯匝绝缘不会发生受热老化后在机械冲击下断裂。

  6、注意短路大电流引起的《磁对并统线绝缘的影响在短路的大电流作用下,除线圈轴、辐向、线匝间可能产生机械损伤处,大电流导致的强磁场也可能导致并绕导线间漏磁压差的增大。对组合导线绕制的110千伏线圈,这个漏磁压差值可能高达1000伏左右。虽然这种高电压的存在仅维持几个周波的时间,但对于组合导线中两个并绕单元线间并不太厚的绝缘来讲,还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考核。为减少这种漏磁压差的影响,对组合导线绕制的110千伏线圈可采用三次换位的方案,这种换位方式可以使换位导线并绕单元线间的漏磁压差降为普通单次换位的1/3,漏磁压差有效值在400伏以内,确保了线圈短路时内部并绕单元之间的绝缘安全。

  引线的夹持是一个可能被忽略的问铨,但系统中因为引线夹持强度不足而导致的事故损坏并不少见。在大容量配电变压器的短路试验中,引线夹持力的不足导致的变压器试验失败甚至占50%以上。大容量配电变压器上的一些经验可以反过来用在丨丨千伏变压器上。经验表明,典型的三相引线夹持系统中通流铜排间的受力和裕度系数取用是完全可行的,但问题是制造厂能否保证具体的夹持结构和材料的可靠。在早期产品中,制造单位多采用机械性能较差、并且分散性也较大的色木做导线夹持构件,问题很多。为保证引线夹持构架的牢固、可靠,已全部采用电工层压木或电工层压纸板代替色木。另外,紧固件的选用上亦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选用的是高强度尼龙蜾栓,双并帽结构。

  在短路电流的电动力作用下,变压器内部将产生和电源频率对应的(2FN)交变应力和震动。变压器结构设计时除要对一些主结构件强度仔细校核外,也应对一些可能产生问题的细节进行考虑。统计表明:变压器长期运行后或受短路冲击后铁芯下轭片的坠落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传统的阶梯木垫块对下轭片的支撑是间隔的,并不是逐档支撑,原因是如果阶梯级很多,木垫块的加工精度就要极难保证,因此支撑铁芯就存在坠落的可能。此铁芯坠落缺陷虽不致引起线圈烧毁,变压器跳闸等恶性事故,但完全可能引起铁芯的多点接地,运行噪声异常等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对下轭铁芯的支撑件采用环氧腻子填充结构可以确保铁轭各档可靠支撑,彻底解决了器身振动时下轭芯片坠落的隐患。

  截止2003年年底,从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院的综合统计看,全力采用以上技术,并依靠强有力的工艺来保证以上措施实现的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出现因抗短路能力不足而损坏的愈来愈少,有些控制得力的甚至无因此原因而出现的损坏。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变压器  应用案例变频技术 - 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