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若干技术问题
点击数:7854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5:1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超临界锅炉的整体布置主要采用П型布置 和塔式布置,也可T型布置;采用T型布置的主要是前苏联的超临界机组。如我国引进的伊敏、盘山电厂500MW和绥中电厂800MW锅炉。
超超临界锅炉设计通常采用П型炉和塔式炉,其中П型炉在市场中占多数。所有的褐煤
炉都采用塔式炉,如德国和丹麦的燃煤电厂。欧洲的烟煤炉两种型式都有,而日本和美国通常采用П型炉。
我国发展超临界机组,选择锅炉的整体布置形式,必须根据具体电厂、燃煤条件、投资费用、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定锅炉П型或塔式的布置型式。选用时应重视煤质特性,特别是煤的灰分。燃用高灰分煤,从减轻受热面磨损方面考虑,采用塔式布置较为合适。
3.4.2 燃烧方式
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和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燃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煤粉燃烧方式。由于切圆燃烧中四角火焰的相互支持,一、二次风的混合便于控制等特点,其煤种适应性更强,目前我国设计制造的300MW、600MW机组锅炉大多数采用这种燃烧方式。对冲燃烧方式则具有锅炉沿炉膛宽度的烟温及速度分布较均匀,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烟温和汽温偏差相对较小的特点。
国外各主要锅炉制造商在其燃烧器的型式方面都有各自的传统技术,例如:美国CE公司以及同属一个技术流派的日本三菱重工是采用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而美国B&W公司、俄罗斯等则采用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在我国虽然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占主导地位,但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除一般认为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NOx的生成量比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稍低外,在大容量煤粉炉的着火及低负荷燃烧稳定性、燃烧经济性、对炉膛水冷壁结渣的影响等方面,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与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并没有显著差异。
锅炉布置方式与其采用的燃烧方式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不过,当采用П型布置切圆燃烧时,一般认为,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由于炉膛出口的残余旋转导致的烟气侧热力偏差会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而加剧,因此部分锅炉制造商提出四角切圆燃烧适用的锅炉容量上限应有所限制,锅炉容量进一步增大,应采用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日本三菱重工提出,四角切圆燃烧方式适用的锅炉容量上限大约为800MW,而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自500MW起可一直适用到1 000MW以上。
超超临界的锅炉布置型式和燃烧方式两者应合理搭配,根据国内外锅炉制造厂的设计方案,如下四种燃烧方式与锅炉布置型式相适应:① 四角单切圆塔式布置;② 墙式对冲塔式布置;③ 八角双切圆行筒贾;④ 墙式旋流行筒贾。
3.5 汽机系统
提高汽轮机出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提高新蒸汽参数,增大汽轮机总体理想焓
降△Hi;②采用给水回热系统,减小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流量,增加进汽量,从而达到增加出力的目的;③ 增加汽轮机低压缸末级通流面积,一种办法就是增加末级叶片高度,这是国内外大容量汽轮机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另一种办法采用低转速(如半转速);④采用多排汽口,低压缸采用分流技术是增大单轴汽轮机很有效的措施,国外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单轴机组的低压缸排汽口数量已达6个以上(采用3个及以上双流低压缸);⑤提高汽轮机排汽背压,使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蒸汽的密度增大,从而增加汽轮机出力。
锅炉的设计必需同时考虑燃烧和汽水循环,而汽机的设计和运行只需考虑蒸汽一种。汽轮机设计过去注重提高出力和可靠性,现在还应注重材料的合理选用以降低投资和提高效率。因此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设计应重点考虑:
(1) 材料选择和消耗。蒸汽温度影响材料的选择,蒸汽压力主要影响材料的消耗,因此综合工程设计及材料制造费用,汽机价格将随压力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材料的选择还应有利于降低叶片损失。
(2)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应提高材料的蠕变强度,使其运行在更高的温度下;同时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保证汽机和电厂的热灵活性,易于运行和较少的维护检修。
(3) 低压缸采用更长的末级叶片,增加排汽面积。
目前国内超临界或亚临界机组大多负荷率偏低,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难以达到汽轮机的设计效率,同样要发挥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效率,就必须在较高负荷工况下运行。
4 结语
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应进行技术和经济的综合分析,针对具体的超超临界电厂,参数的选择还要根据厂址所在电网的容量、负荷增长速度、燃料价格和机组的年利用小时以及影响经济性的几个重要因数(如钢煤比价等)作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
通过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工程的投资估算和分析论证,在年利用小时达到5500 h时,超超临界的电价与亚临界电价达到相同[2]。年利用小时的敏感性分析说明,超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发电机组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