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4 1.170 2.047 2.306 2.348 2.245
S 0.0272 0.359 0.0333 0.244 0.0669 0.304
S/ 0.0120 0.307 0.0163 0.106 0.0285 0.136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①电池的电导跟电压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②同一组电池的各个 电导之间的离散程度远大于电压之间的离散程度,③对同样的2V/300Ah电池,不同作者 用不同电导仪测试的结果会相差1倍以上。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看来首先在于目前用电导 仪测得的电池“电导”的含义不够明确, 它既包含了电池欧姆内阻的影响,又包含了变化着的浓差极化电阻的作用。再者从所测的电导值来看,电池的内阻是在mΩ级,测量过程中接触电阻引入的误差(接近mΩ级)严重干扰了测试结果。
因此用电导仪测试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时,必须由专人细心操作,尽量减少引入的误差,这样 得出的数据才能真正反映电池实际。对照相同情况下电池电压的分布,其离散性则小得多。 这是因为电极的电位是电极表面热力学和动力学状态的直接反映,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较电导测量要小,因而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不是开路静置时)电位的变化比较更能反映电池的状态。
5 结论
a.密封铅蓄电池的内阻是复杂的,它包含了电池的欧姆内阻、浓差极化内阻 、电化学反应内阻以及双层电容充电时的干扰作用。
b.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不同时刻测得的内阻值中包含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是不同的,因而 测得的内阻值也不相同。
c.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或电导)跟电池容量之间没有观察到严格的数学关系,无法根据单个 电池的内阻(或电导)值去预测电池使用寿命。但电池内阻突然增大或电导突然减小时,则预 示着电池寿命即将终止。
参考文献
1,桂长清,包发新.大容量电池欧姆内阻的测定.电源技术,1984,(6):13~ 15
2,Isamu Kurisawa,Masashi Iwata.Internal resistance and deterior ation of VRLA for stand-by applications.GS News Technical Report,1997,(2):19~25
3,陈熙.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的管理计划.通信电源技术,1998,(3):33~35
4,佘沛亮,陈体衔.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的内阻.蓄电池,1995,(3):3~6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铅酸蓄电池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