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基于人因学的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设计研 正文
基于人因学的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设计研

基于人因学的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设计研

点击数:783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3:1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综合表述的原则:有时候,一种显示格式难以充分表达其含意。常常需要几种格式同时运用。比如,文字难以表达的东西,一个图标就可以充分的表达;图标也有缺点,比如图标就难以表达动作方面的知识。音频会带来不同的意思,容易造成误解;视频的反应时间长,不容易描述,并且采集困难。为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界面可用性。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格式表达同一囊括,比如对图标增加文字热键、声音等,对操作步骤采用视频演示的办法。使用户更加准确的理解IETM所提供内容的含意。

(2)  人脑对知识的表征

      在人认知问题上,认知心理学家Allan Collins和Ross Quillian认为:知识是按照一个层次的语义网络来进行表征的,该网络是一张由各要素互相链接而成的网。根据这种说法,有组织的知识是以一种层次树状图的形式存在的。即人脑中知识存储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多又树状结构保存概念。二是任何一个知识都可能与许多其他知识相联系,像一个网。

      如前所述,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信息的显示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隐藏”在计算机的内部。当人搜索到界面的信息后,会按自己已有的逻辑认识找下一步信息。计算机对知识的表达也类似于人脑,它使用网层文字来表达,网层之间的逻辑关系用链接来表达。用户界面设计就要使得人脑的逻辑关系与计算机中链接的相一致,当操作人员在显示界面中找下一层信息时,若与其头脑中的陈述性记忆预期相一致时,则容易被其理解。如果不一致,则需要学习与记忆,即增加了使用IETM的时间。

      在创建链接时,要坚持下面的几个原则:

      ①同一个系统内建立链接的标准要一致。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标准清楚的掌握链接的路径,防止操作人员按链接寻找信息时发生“迷路”。

      ②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中的每一个链接要含意准确。建立准确链接的基础是对所要表达信息的定义、程序等内容进行统一,防止形成的链接节点在其内容上语义不同,最后与用户的预期不符。

      ③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中的链接要完备。同样要对信息的定义、程序等内容进行分析,尽量发现语义相近的内容之间的链接,同时,还应适当控制链接的数量,以减轻用户的认知负荷。

(3)  人的操作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所依赖的是事后的强化刺激,所以操作性条件特别重要。如果人受到的强化刺激相同,则人的操作行为反应强度越强。装备维修IETM的目的就是提高装备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要快速的获取技术信息,就要快速的操作IETM,提高使用速度的方法是强化各种动作的操作。通过长时间、或强化的训练,用户很可能对IETM的操作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这样就能够实现快速的操作和使用装备维修IETM,实现的条件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相同的刺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界面操作的一致性。一致性好的界面可以让用户前面的操作经验延伸到新的操作任务中,在更好的完成操作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降低用户记忆负担的目的。界面操作的一致性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格的一致性,例如色彩搭配、系统术语、图标与符号等;二是控件的一致性,将控件根据操作习惯和交互需要进行分类组合;三是操作的一致性,对于那些常用或重要功能,要保持操作方式的一致性,同时还要注意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一致性使用户能把现有的知识传递到新任务中去,可以更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

      ②防止失效问题的设计。一是在进行每一项动作操作前,特别是容易造成意外或失控的情况下,给予清晰的提示。根据后果的不同,可将提示分为:说明、注意和警告三个等级,提示用户可能产生的后果。二是用户按IETM提供的信息进行操作时,可能要暂时离开屏幕,进行实物操作,再回来操作时,用户容易忘记断点位置。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提供断点记忆帮助。

4.  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实例演示

      如图3所示的页面,它的总体框架可分为功能区、工作区和状态区。功能区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导航条;工作区分为:导航树、状态栏;状态区分为:状态栏。这种总体框架是仿微软的视窗结构。根据上面所述的人的操作行为,只要是操作过计算机的人一般都对它的总体结构就很熟悉,使用IETM就会很快上手。

      根据感观的特性,将当前的款项采用深度颜色,以突出当前的项目。同时对于工作区内的字体与各个框架内的字体不一致,框架内字体采用黑体,而工作区内的字体采用宋体,以区分二者。字体应以白底黑字为主调,对于特殊的字体按相关的标准进行采用。

      采用树结构和地址来指示界面主体到达的位置,给使用者以清晰位置指示。对于更深层次链接的显示采用不同的颜色,同时记录链接所到达的位置。

5.  结论

      本文以“人因学”为理论支撑探讨了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的设计,研究可以使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的设计更加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使人机系统中的人与机更加配合与协同,更多的让机器代替人的工作,尽可能减轻用户的记忆和操作负担,用户可以安全、舒适、高效的进行操作和使用,为实现装备维修IETM界面“人机合一”提供了思路。本文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也为其他装备IETM界面设计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宗昌.保障性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2]董建明,傅利民.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Rober J.Sternberg.认知心理学[M].杨炳钧,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鬲波飞.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

[6]庄达民,王春.基于认知特性的目标辨认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O3,29(11).

[7]李乐山.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8-119.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维修  人机界面  装备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基于人因学的装备维修IETM人机界面设计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