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厂商关系的根本是改善商业模式。国美认为,随着家电行业整合加速,作为家电连锁老大的国美有责任率先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家电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国美集团总裁陈晓今天首次解密国美2007年新家电合同。
此前有消息称,一些家电厂家对国美制定的这份新合同颇有非议,称其中很多条款是霸王条款。而陈晓自辩称,新合同将使交易更加透明和规范,有利于厂商在各自的领域内提高利润率,真正实现双赢。
取消进场费
“新合同取消进场费。”对于以前一直被指责渠道巧立名目、乱收合同外费用的问题,陈晓今天首次强调,今后国美重点考核综合利润率。
陈晓介绍,欧美等国家家电连锁渠道的综合利润率平均是25%,最低为23%,而中国渠道商的这个指标很低。国美去年只有14.6%,2005年为12%。他表示,保证合理的利润水平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即使不收进场费,这笔钱肯定要变成别的名目。”陈晓解释了此前对国美新合同中取消进场费,变脸固定收费的质疑。
据了解,国美4月底与海尔集团签署的100亿元年度合同就采用了新合同版本,其中取消了进场费。国美也得到了更多的销售权益,比如对其新产品在一定期限的独家销售权等。
国美电器副总裁李峻涛也透露,国美与索尼、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品牌家电厂家都签署了取消进场费的新合同条款。“不过国美并不期待所有厂家都能立刻认同我们的新商业模式。”他表示,制造业的转型需要时间进行过度,国美将制造商分成战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大客户和带来丰富产品的厂家三类。会针对不同的厂家,“一家一家地谈,逐步取消进场费”。
不改变后付货款
对于与“进场费”一样为制造商关注的货款结算问题,则不在国美要改变的游戏新规则内。“国美虽然有钱,但也不会对所有的厂家实行先付款再提货。”陈晓指出,国美只有垄断畅销资源时才先款后货。
所谓货款结算问题,就是商家卖出厂家的家电产品后多长时间才与厂家结算货款。按照家电连锁行业的惯例,都是先卖货后给厂家结款,这一周期通常为三四个月之久。过长的结算时间一直是家电厂商间的重要矛盾之一,很多厂家指责商家长期占压货款是为了牟利,他们认为商家应先付款再提货。
根据国美的新政策,未来在货款结算问题上会“因人而异”,即对于市场最热的3C、手机产品,以及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大品牌厂家会给予优待。“热销商品、新品的垄断包销会带来相当高的利润,因此国美会先付款抢货。”陈晓肯定地说。
国美今后将加大包销、定制、现金买断的的方式,以改变对制造商结款帐期迟缓的问题。陈晓称,去年包销定制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10%。今年要扩大这个比列,提高到20%--25%。
强调厂商分工明确
“国美5月11日融资的65.5亿港元,将拿出40%的资金用在和制造商合作上。”陈晓今天明确表示,国美今年内将拿出不少于26.2亿港元用于改善家电行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