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在一台机器制作完成后.总想对人述说心中成功的喜悦。但一时叉道不出自己机器的一些技术参数,只能用听音感觉来描述,不太令人信服。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不具备测试音频的专门设备。笔者经过实践.在这里介绍一种用一只较好的数字万用表和一张“CD”唱碟,通过连线简易测试机器的“幅频特性曲线”的方法。通过描点后做出曲线图,从中分析机器的工作状态。对业余条件下调校机器和改善音质有一定的帮助。
一、准备器材
1.中档数字万用表一只,要求有量程0~50V交流挡.0~20kHz频率挡。
2.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的“雨果金碟”第一辑(盘面未有第一辑标识),片盒号S.37,片号HRP754G,要求正版碟。
3.自制“幅频曲线表”格一张如图。基本测试要求:
(1)对于有音调控制的机器要测试高、中、低频3次,作3张图。
1)测试高频时,应将高频提升电位器调至最高位置,其余电位器在最低位置。
2)N试中频时.应将高、低频提升电位器调至最低位置。
3)测试低频时,应将低频提升电位器调至最高位置,其余电位器在最低位置。(2)无音调控制网络的机器,则只测试一次.作一张曲线图。
(3)此点比较重要,测试时,因为有些机器音调网络设计的提升量较大,约有9dB之多,故我们在测试时,应调节总音量电位器,使机器的输出功率比机器的额定输出功率{氐10dB时的电压值进行测量。
其电压值的换算可按F式进行:U=√pz式中:U=机器输出至负载音箱接线柱两端的电压,单位:v(交流)
z=负载阻抗,即音箱阻抗,单位:Ω
P=机器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w
上式的表达关系.对于发烧友来说可能感到麻烦.现举例说明。
例:一台额定输出功率为10W的胆机,音箱的阻抗为8Ω,求额定输出l0W时,负载两端的电压以及10W时低lodB的电压。
根据上述:U=√PZ代入U=√10wxΩ,U=8.44V
低于额定输出功率l0W时10dB的电压值(查分贝表该值为3.162)得8.944÷3.162=2.828V。机器输出功率不同其额定输出的电压值不一样,但分贝表的系数3.162不变,故额定输出功率不同时电压取值亦不同。
二、连线测试
1.用康铜线绕制的8Ω/lOW无感电阻代替负载(喇叭)。机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总音量调至最低位置(有音调网络控制的机器,按前述方法进行高、中、低频测试三次),CD机放入碟片,播放25Hz~20kHz测试信号,数字万用表置于20kHz频率挡,两表笔并接在音箱两接线柱上,开一点点音量,耳朵能听清楚喇叭发声,这时万用表屏面开始显示信号频率值(实测时如为1018或989不等,则说明机器存在频率失真。如显示值与1000Hz越接近则说明机器的频率失真小,反之失真大),这时记下1000Hz测试信号在CD机上显示曲目的第几首,立即反复播放l000Hz信号,并调整万用表在交流50V电压挡.测试输出电压值,并调整总音量电位器,使输出电压等于低lodB时的电压值(如例题中的2.828V或接近值)。
2.调整好低于额定输出l0dB的电压值后,重新播放CD碟测试信号l7~45曲目段,并记录下每一曲目段的电压值。实际测试中对应的频率不是很准确,从25Hz开始,逐步出现频率误差,这有三种可能。1)机器对频率的放大已经失真;2)碟片制作时(盗版碟)已经失真;3)数字万用表的测量误差.故我们只能取接近值,当然细心的发烧友还可以准确记录各显示频段的电压值,对应自制表格描点。
3.将记录的电压值描点在自制表格的各频率点上,连接各点间连线,就得到一张“幅频特性曲线表”,根据曲线表的平坦程度,基本可以对制作的机器有一初步的评价。再根据曲线的峰谷段对应的频率,对机器进行反复调校(更换元件.特别是电容的调换,改善工艺,消除因工艺不良造成的分布电容和其它杂散电容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做到机器反映出一条比较平坦的“幅频特性曲线”图,即大功告成。
根据上述简单的测试方法,发烧友还可以变通一下.轻易测出机器的灵敏度。
以上是本人实际制作胆机时,经常使用的简单基本方法。未考虑碟片各曲目段的声压误差.不当之处.请同行高手指正。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