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鄢陵县电业局 程胜超 黄保忠 孙 刚 汪群才 众所周知,降损节能是农电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和考核农电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是供电企业在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而尽可能多供电的基础上实现少损,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电管理体制的日益完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也逐渐成为电力营销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农电降损节能管理工作,为企业增创经济效益,是当前农电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农电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每个农电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农电降损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用户广、散、少,超供半径线路比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配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且比较分散,配电变压器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
(二)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
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部分导线残旧,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小,线路损耗较为严重。
(三)配电变压器的运行不合理
配电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时间长,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农忙季节时,白天负荷大,晚间经常轻载或空载,峰谷差较大。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
电量较大的加工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用户计量由于正常校验不及时和老化,低压线路未端电压偏低,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造成偏慢的现象。
(五)无功损耗
无功补偿设备较少,不能及时进行补偿,无功损耗严重,电网不能进行经济运行。
(六)管理上的损耗
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核、收过程中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农村临时性、季节性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二、降损节能的技术措施 (一)按照标准精心规划,合理改造,改善农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
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应当按照“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灵活、网架结构合理、电能质量合格和便于维护管理”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统一标准、讲求实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技术降损工作有良好的基础。首先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其次从规划入手,全面统一规划;第三设计要按照具体问题,统一技术标准,选用能效果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降低损耗,把好设计关;第四施工时严把进网设备及材料关,采用的设备及材料必须是电力行业定点或是具有入网资格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防止伪劣产品进入网改施工现场;第五确保施工质量关,制定统一的安装标准,监理人员应进行现场跟踪和监督,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并按电压降进行选择。尽量达到“短半径、多布点、小容量、多供少损、电压合格”的要求,10kV配电线路半径控制在15km以内,0.4kV的线路半径控制在0.5km以内。导线截面应选择合理,应考虑长远负荷增长的需要,导线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失,正常运行时高压配电线路电压降不宜超过5%,而低压降不宜超过4%,每回10kV出线输送功率一般不应超过2000~3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数或新增电源布点。作为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能损耗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对于干线段的技术降损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转移负荷等。
加快高耗能变压器及计量装置的更新改造,是降损节能工作的关键。一是选用S9以上系列变压器,淘汰现有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自身的损耗。二是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用电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应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减少因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
(二)加强农电网络的无功补偿
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间的流通,达到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降低线损。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而且对降低线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农村电网功率因数普遍较低的特点,开展农村电网无动补偿工作已是刻不容缓。无功补偿应按“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并始终牢牢把握住如下几个侧重点:
1、既要满足全区(地区和县)的无功电力平衡,又要满足分站(所)和线路的无功电力平衡;使长距离输送的无功负荷最小,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功功率和电能的损耗。
2、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既要在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而且更要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上和设备旁边,以及诸多重点用户进行分散补偿。
3、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鉴于农村供电系统居民照明、农业、工业等用电具有线路长、分支多、负荷分散、功率因数低、设备空轻载运行时间较长和电能损耗较大等特点,决定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和最大效益是降损节能,同时兼顾调压。
4、输电网补偿和配电网补偿相结合,以配电网补偿为主。其原因是0.4~10kV配电网的无功损耗占70%,35~110kV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只占30%。
5、供电企业进行补偿与用电单位进行补偿相结合,以用电单位进行补偿为主。其原因:一是在实行力率调整电费办法时,获奖受益者是用户;二是据分析,无功功率有50%左右是消耗在用户所属的低压线路上和用电设备中。各个环节均应力求达到现有力率标准。
(三)改善供电电压水平
配电网运行电压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系统和用户能否安全经济供用电的大事,它是电能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衡量尺度。电压如过低或过高都将给供用电设备带来危害和增大电能损耗。因此,把供电电压控制在规程规定10kV电压允许偏移幅度为+5%、-7%的范围,是一项技术降损的重点措施,就是要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处在一个经济合理水平。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农忙、负荷高峰和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提高电压使接近上限运行;在农闲、低谷轻负荷和固定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在变电站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四)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
力求使变压器在最佳经济运行区运行,是降低变压器和电网电能损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电网络季节性强,负载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站应两台同容量主变压器并列运行,两台主变压器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而确定,主变压器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压器损耗。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农村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较长,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农网损耗过高。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提高配电变压器变平均负荷率,是农电网络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电变压器,在不用时要及时退出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采用分步运行方式,其功率损耗(或电能损耗)最小,最为经济合理。
(五)减少接点数量,降低接触电阻
减少接点数量,降低接触电阻,也是降低损耗的一个方法。在配电系统中,导体之间的连接普遍存在,连接点数量众多,不仅成为系统中的安全薄弱环节,而且还是造成线损增加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接点处的施工工艺,保证导体接触紧密,对不同材料间的接点尤其要更加注意。
三、降损节能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线损管理
成立节能降损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根据现有电网接线方式及负荷水平,对各元件电能损耗进行计算,以便为农网改造和考核线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经常分析线损变化情况及原因,为制定降损方案和年、季、月度线损计划指标提供依据。
(二)推行降损承包经济责任制
推行降损承包经济责任制是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极其重要的管理性措施,它主要靠制定合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制定线损考核指标,并将其按线路设备和班组分解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同时,将责、权、利结合起来,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职工降损的积极性,促进职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降损措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