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双开关接线的两组TA的二次线圈应分别接入保护装置。
3.4 低压侧TA应安装在主变低压侧开关和母线侧刀闸之间。
3.5 旁路转带时,至少一套保护TA切换至旁路TA,并尽量避免更改保护定值;另一套保护TA可切换至套管TA。切换过程中,应退出相应保护。
【释义】明确在旁路转带切换过程中,应退出相应保护,与现在的操作习惯一致。
3.6 对于3/2接线厂站,变压器经断路器上母线时,应为该断路器单独配置一套失灵保护装置。
【释义】对于3/2接线厂站,变压器经断路器上母线时,考虑该断路器失灵,需要跳开本母线上连接的其它断路器,由于3/2接线厂站的失灵保护均为按断路器配置,故也需要为变压器的断路器单独配置一套失灵保护装置。
4 使用原则
4.1 差动保护
4.1.1 稳态比例制动的差动保护,起动定值不宜低于0.4Ie,制动特性的拐点电流不宜高于Ie,差动速断定值不宜低于4Ie。
4.1.2 两套差动保护应采用不同的涌流闭锁原理。
4.1.3 TA断线一般不闭锁差动保护,但应发告警信号。
【释义】考虑TA断线或短路应属于比较严重的回路故障,如果差动保护跳闸也无可厚非。有些保护装置可选择大电流不闭锁,小电流时闭锁,推荐采用。
4.2 220kV侧后备保护
4.2.1 复合电压闭锁的无方向过流保护,按躲变压器额定电流整定,时间长于所有短路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一时限跳三侧。复合电压闭锁元件取三侧电压的“或”逻辑。
【释义】不配置对110kV母线有灵敏度的专用保护段,是考虑由110kV侧后备保护完成对110kV母线、线路的后备作用。对中低压有电源的联络变压器,不配置对220kV母线有灵敏度的保护段,是考虑220kV保护一般为双重化配置,不需要变压器再配置相应的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对母线故障时变压器220kV开关失灵及死区故障,由220kV失灵保护提供后备跳闸功能,对现运行变压器,可采用220kV母差跳变压器三侧开关的措施。
4.2.2 零序方向过流保护,TA取自外附TA,方向指向变压器,与变压器中压零序后备保护的第一段配合,一时限跳三侧。
【释义】配置使用了指向变压器的专用保护段,但未对110kV母线的灵敏度做强制要求,对110kV母线、线路的后备作用,仍需由110kV侧后备保护完成。
4.2.3 无方向零序过流保护,TA取自变压器中性点TA,定值取300A,6秒,跳三侧。
【释义】作为最后可跳闸的保护段。未使用电压闭锁,主要是考虑采用变压器中性点TA时,安全性高于采用外附TA,无TA断线、短路使保护误动问题。 若现有保护装置不能实现零序方向过流与零序过流使用不同TA时,则二者均使用变压器中性点TA。
4.2.4 间隙保护,包括间隙过流和零序过压,整定上应考虑间隙的不稳定击穿。间隙过流TA取自中性点间隙TA,零序过压取自开口三角电压。第一时限跳需要跳开的电源线,第二时限跳变压器各侧。
4.2.5 过负荷保护,延时发信号。
4.2.6 非全相保护一般不使用。
【释义】考虑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规定一般不使用。若必须使用,要注意不应使非全相保护起动失灵,还应注意旁路转带时的安全性。
4.3 110kV侧后备保护
4.3.1 方向阻抗保护,靠振荡闭锁元件躲系统振荡,方向指向110kV母线。按躲过相邻变压器的低压母线故障及不伸出出线Ⅰ段整定。阻抗特性要包含原点。第一时限跳110kV母联及分段,第二时限跳110kV侧开关,第三时限跳三侧。第三时限不应长于2秒。
【释义】该段阻抗保护,要保证母线故障在2秒内切除。对联络变压器,可能存在振荡问题,不能靠时间躲振荡,否则动作时间难以保证;对一般的负荷变压器,无振荡问题,可不经振荡闭锁。
4.3.2 复合电压闭锁的无方向过流保护,按躲变压器额定电流整定,时间按与出线保护末段配合整定,校验出线末端故障灵敏度不小于1.2。第一时限跳110kV母联及分段,第二时限跳110kV侧开关,第三时限跳三侧。复合电压闭锁元件取三侧电压的“或”逻辑。
【释义】本段保护除作为变压器本身过流故障或异常的最后一段保护外,还兼做出线的后备保护,与高压侧过流保护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4.3.3 两段零序过流保护,每段三时限,与110kV线路保护配合。TA宜取自变压器中性点,负荷变压器保护不带方向,联络变压器保护带方向。第一段按110kV母线故障有1.3~1.5的灵敏度整定,第二段按对出线末端故障1.3的灵敏度整定。每段第一时限跳110kV母联及分段,第二时限跳110kV侧开关,第三时限跳三侧。第一段第三时限不应长于2秒。
【释义】TA取自变压器中性点,可获得更大的保护范围,但向量较难检查。联络变压器的保护带方向,是为了避免与高压侧保护配合,如果电流定值具有选择性时,也可不带方向。方向元件也可选用外附TA电流。
4.3.4 无方向的零序过流保护,取自变压器中性点TA,定值取300A,6秒,跳三侧。
4.3.5 间隙保护,包括间隙过流和零序过压,整定上应考虑间隙的不稳定击穿。间隙过流TA取自中性点间隙TA,零序过压取自开口三角电压。第一时限跳需要跳开的电源线,第二时限跳变压器各侧。
4.3.6 过负荷保护,延时发信号。
4.4 低压侧后备保护
4.4.1 两段无方向过流保护,每段三时限,第一时限跳分段,第二时限跳本侧,第三时限跳三侧。第一段与出线限时速断保护配合,按母线故障有1.3的灵敏度整定;第二段与出线过流保护配合,躲过变压器负荷电流。
【释义】该过流保护未采用电压闭锁,需在整定时予以特别注意,应可靠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如必须保留电压闭锁时,例如定值整定的需要或装置特性需要等,需注意在TV停运或断线时,应使保护变为纯过流保护,而不能退出,另还需校验电压元件对出线末端故障的灵敏度。
4.4.2 过负荷保护,延时发信号。
4.5 保护装置失压时(TV停运或断线等),一般地,对应阻抗保护退出,对应方向元件退出(方向元件开放),解除本侧电压闭锁对过流保护的开放作用(过流保护仍受其它侧电压闭锁,但低压侧应使保护变为纯过流保护),零序电压闭锁元件开放(零序电压闭锁过流变为过流保护)。
4.6 非电量保护
4.6.1 需要跳闸的非电量保护出口一般接操作箱的永跳端子。
【释义】非电量保护出口原来多数接操作箱的手跳端子,现为解决跳两组跳闸线圈的问题,改为接永跳端子。如操作箱有专用的两组非电量跳闸继电器,当然可接专用端子。特别需要注意,此时不应再用操作箱的永跳接点起动失灵保护。同时还要注意,若变压器开关同时为线路开关(如线路变压器组等),线路保护投三重方式时,变压器保护动作应闭锁重合闸。
4.6.2 非电量保护装置及其回路接线必须采取完善的抗干扰措施,包括接口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动作功率、引入电缆的排列布置及屏蔽接地、抗干扰电容的接地工艺等,防止直流系统、地网系统等对非电量保护干扰造成保护误动。
4.7 与失灵保护的关系
4.7.1 所有跳变压器220kV侧开关的电气量保护,除非全相保护外,均起动失灵保护。
4.7.2 非电量保护不起动失灵保护。
4.7.3 变压器保护跳分段、母联开关时,不起动分段、母联开关的失灵保护
4.7.4 220kV母差跳变压器开关失灵时,由220kV失灵保护实现后备跳闸,延时跳变压器各侧开关。
【释义】220kV母差跳变压器开关失灵时,若变压器保护和220kV失灵保护无后备跳闸功能时,220kV母差可暂时直接跳三侧,也可采取其它措施,但应保证及时有选择地切除该故障。
4.7.5 不使用变压器保护提供的“各侧复合电压闭锁动作”接点来解除失灵保护的电压闭锁。
4.8 监控系统可使用“软”压板功能、远方切换定值区功能、远方修改定值功能、远方复归功能、远方通道测试功能及远方查询定值、交流采样数据、开入量状态、动作报告、保护状态等功能。
保护信息子站仅允许远方查询,如查看定值、交流采样数据、开入量状态、动作报告、保护状态等。
【释义】“软”压板功能、远方切换定值区功能、远方修改定值功能属于能改变保护运行状态的操作信息,必须强调其可靠性,此外远方复归功能、远方通道测试功能也都属于下行的操作信息,应由监控系统实现。其它属于上行信息,两系统可均接入。
5 组屏
5.1 变压器保护按两面屏或三面屏方式合理布置,两套主保护各上一面屏。直流电源的设计和取用要符合保护双重化配置及反措的要求。
5.2 压板的设置应按照实用、简化的原则进行,不要求每段每时限均设置功能压板、跳闸压板。
【释义】目前,变压器保护压板的设置过于繁杂,在保护配置较全面的前提下,压板应予以大幅简化。
5.3 变压器保护,各组电压量N600的接入应分开。开口三角电压与本侧相电压的N相接入也要分开。
【释义】考虑到TV接地点设置的方便,各组电压量的接入,N相均应分开,这既是对组屏设计的要求,也是对保护装置的要求。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技术 变压器保护 电工操作规程,电工技术 - 电工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