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标准规程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正文
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点击数:760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4:5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标准规程
4.  室内明(暗)装前端箱:
  参见强电专业的配电箱施工工艺。
5. 分支器、分配器、防雨盒的安装
跳线与压接需符合规定,与设备的连接需按设备产品说明要求进 行。
6. 用户终端面板的安装:
1) 预埋盒的清理,穿线管端部保护;
2) 电缆(线)的压接固定;
3) 面板的调整和定位,表面清洁。
7. 电缆敷设:
参见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之88SX666《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安装图》第49页至64页。
8. 同轴电缆中间接头作法
1) 自电缆端头110mm处开剥为护套,将编织铜线松开备用。然后按电缆开头尺寸,自外护套端部保留50mm绝缘塑料层,多余部分剥下备用。自绝缘塑料层端部保留30mm内导体,余下部分剪掉,套上热可缩套管。
2) 将内导体端头锉平,分别夹在焊接钳上。对正并将2×2mm2的80-5铜银磷焊片夹在要对接的电缆A和电缆B两端内导体之间,接通开关,焊片熔化后断开电源
3) 将原拆下绝缘塑料层编织铜丝沿轴线剖开,嵌在内导体上,接缝处包缠塑料胶带一层。
4) 将A、B端电缆编织铜丝互相交叉,按原方向恢复编织状态。
5) 将热可缩套管移至A、B电缆中间,用喷灯均匀加热至全部收缩粘紧在电缆上。
9. 避雷器
1) 高频避雷器安装:
根据系统要求选用并安装专用的避雷器,按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正确接线。
2) 电源避雷器的装:
选用专用避雷器,按其技术说明进行接线和固定。
五、监控要点及质量标准规范 
1.规范
(1) GB6510-86《30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2)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 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4)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 监控要点
(1) 天线在竖杆上的架设最佳位置、方向应经测试调整。
(2) 天线竖杆的拉线与楼面水平夹角可按具体条件选用45o~60o。
(3) 室外器件、箱盒均应具有防潮、防水及散热功能。
(4) 所有器件、构件均应进行表面防腐处理。
(5) 配线及穿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符合JGJ/T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1) 除非已有建筑物采用明敷设外,一般射频电缆均宜穿钢管暗敷。明线要排列整齐,路径要短,一根管一般只可穿一根电缆。
2) 配管不宜急弯,弯曲半径应为管径的10倍以上。
3) 管的切口宜装设保护帽,切忌损伤电缆。
4) 室外电缆的引入口处要有防水处理,以防雨水进入。
5) 电缆在中间有接头时,应使用接线盒,在盒内做插接件连接。
(6) 图象主观评价标准沿用五级损伤标准。
六、验收阶段
1. 验收顺序:
施工单位填报《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填写《工程报验单》。
2. 验收程序:
验收合格,签署《工程报验单》;
不合格,签发《不合格工程通知》,整改合格并填写《整改复查报审表》,重新检查验。
3. 竣工资料:
a.  电线电缆材料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b. 设备生产许可证、出厂检验证明、说明书、合格证等;
c.  设备调试报告,系统调试报告;
d.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e.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竣工图,技术说明书。
七、质量通病及防治
序号 示例 原因及防治办法 备注
1 图像不稳定的次数较多 检查是否有电磁干扰源的存在;应使得传输干线远离电磁干扰源或采取屏蔽措施 一般情况下,还可能由于施工原因引起,如接线的压接不牢固,接头损耗等
2 图像质量局部不能满足4级标准 检查是否线路过长;分支器、或分配器的选用是否符合适当;接线端子是否有接错等并予以纠正 主观评价未必准确,应以实测载噪比db值为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一、范围
本篇适用于采用星形结构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分别由六个独立子系统组成:
1. 工作区(work location)子系统
2. 水平(horizontal)子系统
3. 管理(administration)子系统
4. 干线(backbone) 子系统
5. 设备间(equipment)子系统
6. 建筑群(campas)子系统。
二、本工程特点
(监理部根据项目情况编写)
三、程序及要求
1. 设备安装前设备间的内部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应满足要求,并在装机前施工完毕。
2. 线缆管道、信息插座和设备基础的前期预埋工作已经完成,并具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线缆、各设备的选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填报《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
四、施工阶段操作工艺
1. 管道的铺设和连接:
  按设计进行预埋管道,或者采用电缆桥架等方式。
2. 信息插座的定位与联接:
注意各端脚与电缆的连接,以及适配器的选择。
3. 配线架定位及安装:
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4. 线缆的现场放样:
  总电缆长度=实测电缆长度+备用部分+端接密差。
5. 线缆敷设与连接
跳线与压接需符合规定,与设备的连接需按设备产品说明要求进行。
6. 电源的设置:
应按计算机设备电源要求配置电源插座,数量符合多个集线器或服务器设备的使用需要。
7. 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姆。
五、监控要点及质量标准规范
1.规范
(1)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2)EIA/TIA568A工业标准给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3)ISO/IEC11801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4)EIA/TIA TSB-67 非屏蔽双绞线系统传输性能验收规范;
(5) IEEE802标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
(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2. 监控要点
(7) 检查各系统环节的电线电缆色标是否与标准一致;
(8) 双绞线、光缆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
(9) 线缆压接必须采用专用工具,光纤连接应采用专用器件。
六、验收阶段
1.验收顺序:
施工单位填报《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填写《工程报验单》。
2.验收程序:
验收合格,签署《工程报验单》;
不合格,签发《不合格工程通知》,整改合格并填写《整改复查报审表》,重新检查验收。
3.竣工资料:
a. 电线电缆材料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b. 设备生产许可证、出厂检验证明、说明书、合格证等
c. 设备调试报告,系统调试报告;
d.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e.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竣工图,技术说明书。
七、质量通病及防治
序号 示例 防治办法 备注
1 误码率偏高 检查电缆长度是否过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
2 终端设备(计算机、电话等)工作不正常 检查信息插座的连接情况是否正确,如有损坏应予以更换。
3 设备间环境条件简陋 一般建议装设空气调节器(带湿度调节功能)。应保持洁净、干燥、通风条件好。 设备间温度应在18~27℃,湿度60%~80%
4 交接间接地有遗漏现象 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接地系统的施工 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建筑  弱电  工程监理  标准规程电工技术 - 标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