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阶段
1.选题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要从电力生产、建设的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本人兴趣浓厚、能发挥业务专长而能力又可及的课题。对于初学者,题目小一点容易把握。如果抓住一个虽小却又是电力生产、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深入钻研,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写透,揭示其本质,并有独到的见解,就是一篇有分量的论文。
(2)价值与效益原则。有较深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电力工作者最好能选择对电力科学的基本理论建设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题目,或者对当前电力科学的发展有迫切现实意义的题目。如果能圆满地解决这些课题,定能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电力生产向前发展。
(3)创新性原则。这是衡量一篇论文价值大小的根本标准。要选择那些有可能产生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有些论文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实际用途,但在学术上有创新,同样是有价值的论文。
2.选题的方法
(1)掌握有关的专业信息。一方面要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了解电力科学有关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在这个领域中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达到了什么程度,还应该进行哪些创造,从中发现有价值而又应当研究的题目,避免重复劳动。另一方面是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以获得信息,因为在交流研讨中必然有较多的最新专业信息,而且上级业务部门和有关科技组织有时还会提出一些“选题规划”,可以帮助论文作者选择研究课题。
(2)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深入调查,了解电力生产建设、科学实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第一线的实际情况,以便发现和选择那些在生产实际中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3)在上述基础上,尽量选择前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研究成功的课题,或者虽有研究成果但仍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者至今仍有争议、无定论的课题,以及虽有公认结论但作者有把握证明其谬误的课题。
二、准备阶段
1.制定具体而详细的科研计划
计划中要列出检索、搜集资料,调研或实验的方向,以及分析、总结研究成果等内容,并按时间先后排出日程。科研计划制定得好,能使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搜集和整理资料
根据选题,到图书馆、,资料室去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把散见于书刊报章上的有关资料通过抄录、复印收集整理出来。整理资料应始终以论题为中心,主次分明地抓住最重要、最典型、关系最密切的材料,并且把散乱的资料条理化,以便于使用。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要边阅读边思考,从细心阅读中发现材料的价值与前人研究中的疑点、疏漏以至于错误之处,把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变成研究过程或观点形成的过程。
3.进行科学实验或实地调查
实验是为了检验有关资料及自己设想的科学性,实地调查研究则能使我们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和调查,可以获得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使研究工作更富有成效地进行。在实验或调查中,一定要进行细致周密的观察,做好真实详尽的记录。
4.总结研究成果
这标志着进入实际撰写论文的前期阶段,一般分为两步:
(1)确立论点。论点是在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实验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由论文作者在创造性的思考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首先是确立基本论点,然后确立若干个分论点,并用文字把它们固定下来。论点一经确立,就起到统率全篇的作用。材料的取舍,论证方法的选择,文章层次结构的安排,都要根据表达论点的需要进行。
(2)选定材料。论点确立后,便应该根据论点选定写入论文的材料。这些从大量资料、测量数据、实验记录和调查所得事实中筛选出来的材料,本身应该有科学价值,能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能作为论据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这些材料必须充分、准确、可靠和必要,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典型,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三、拟稿阶段
1.拟稿程序
(1)拟写写作提纲。这是写好论文的关键程序,能够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安排详略,树立全篇论文的骨架,明确层次的重点,避免随想随写而造成的遗漏、谬误、详略失当和条理不清等弊病。
(2)撰写成文。根据提纲的安排,按照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对论文的论点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连贯思索、系统分析、全面比较、理论论证,从而找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揭示出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总结和正确的估价。
2.拟稿要求
(1)要按照国家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来写。这种格式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较好地体现了学术论文的特征和要求,不仅在国内通行,在世界上也被各国科技人员所公认。因此,电力专业技术论文的写作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GB/T7713—1987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国家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即上文“结构与写法”一节中所述内容)。
(2)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写作时要一丝不苟,无论是整篇文章还是细枝末节,都不允许有丝毫失实、差错和疏漏。文中的概念、符号、图表、公式、数字、计量单位以及缩略词等等,用法上应该前后一致。
(3)要注意引文和图表的应用。引文有助于论证,但要引得少而得体。引文一定要按原作本义引用,切不可断章取义。引文要核对无误,不得盲目抄引。没有正式公布的文献资料,一般不得引用。图表是论文写作中一种很好的描述手段,有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意思和多种要素间的复杂关系,用图或表能较容易地表示出来,且一目了然。因此,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论文写作中适当地采用一些图表。
四、定稿阶段
这是论文的修改润色阶段,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
内容的修改可通读全文,再按次序反复推敲: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充分、必要而有说服力,安排是否恰当;论证是否严谨、周密,富有逻辑性。
表达形式的修改要认真推敲,以达到如下标准:结构完整,衔接严密;用词精当,概念准确;文句通达,标点恰当;行款格式合乎规范,文面美观。
有可能的话,可请有关专家指点,并多听取领导、同事等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意见,对论文作进一步的修改,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例文]
用数学方法确定锅炉指标最佳值的探讨
林 峰
摘要 根据飞灰可燃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飞灰可燃物的影响情况,并给出煤的外在水分对锅炉热效率影响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锅炉指标 回归方程 显著性检验 F分布 临界值
1 引言
提高锅炉的热效率,是电厂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人们非常重视锅炉燃烧机理的研究和锅炉硬件上的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但是对于运行中的有关指标值却重视不够。实际上,煤粉细度、烟气含氧量、煤的水分等指标对锅炉热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运行时应尽量把它们控制在最佳值附近。不同的锅炉,不同的煤种,这些指标的最佳值往往不同。即使使用同一台锅炉,燃烧同样的煤种,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硬件状况的变化,这些指标的最佳值也会变化。所以及时测定并调整锅炉的这些指标,对提高其运行的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
理论上讲,锅炉运行指标的最佳值可以通过燃烧试验确定,但由于测定某个指标值时,必须要求其它各指标值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或稳定,这对于一般电厂来说,往往难以准确做到,所以试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大可靠。实际上,许多电厂不是通过燃烧试验确定指标值,而是凭经验确定的。
笔者认为,采用应用数学,对电厂大量的记录数据通过微机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是确定锅炉指标最佳值的可能途径。作为方法之一,本文给出一个应用结果。
2 应用结果
2.1 计算及分析
对于燃烧福建极低挥发分无烟煤的锅炉而言,在各项热损失中,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最大。这个损失由飞灰可燃物和炉渣可燃物组成。由于通常飞灰损失比炉渣损失大得多,所以研究各指标对飞灰可燃物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对飞灰可燃物有影响的指标有:煤粉细度、烟气含氧量、空气含氧量、空气温度、排烟温度和反映入炉煤质量的各指标——外在水分、分析水分、挥发分、灰分、低位热值等。
本文采用福建漳平电厂3号炉的数据(样本数58)来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
Y=-8.3+1.75X1-X2+0.27X3-0.03X4+1.75X5+8.19X6十1.75X7—0.23X8+0.9X9 (1)
式中 Y——飞灰可燃物;
X1——煤粉细度;
X2——烟气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