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力配电知识浅析35kV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 正文
浅析35kV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

浅析35kV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

点击数:7948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4:03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力配电知识
【摘要】35kV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随着技术进步和高新设备的应用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文章通过对黄化地区不同阶段农网变电站建设的实践总结,分别对4种模式农网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设备配置与选型、二次控制保护、直流所用系统配置、占地造价、运行维护量、技术先进程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今后农网变电站应按其规模及地理负荷重要性确定建设模式的原则,并对老旧农网变电站改造提出了具体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

   1前言

  黄化电网是一个以110kV为主干,以35kV为辐射的农村电网,目前电网网架还不完善,35kV农电变电站布点少,供电半径长,损耗高,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求,因而35kV农网建设与改造任务还十分繁重。总结我局农网变电站建设的实践经验,讨论各种建设模式的设备选型与接线,分析各种控制、保护、直流测量等的技术性与可靠性,并通过对占地、造价、运行维护、改造难易程度等的简要分析,得出了各种模式适用规模及优缺点,进而探讨了今后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与改造方案,为今后农网变电站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黄化农网变电站模式的分析

  黄化电网始建于70年代初,随着科技发展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带动了变电站技术与设备的革命,黄化农网变电站建设历程从简陋的柱上开关型模式发展到SF6开关与四合一微机集控等模式,特别是在设备性能与技术方面有质的飞跃,下面结合本局建成几种模式从主接线、设备选型、占地面积及房屋建设,运行维护难易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2.1简陋的柱上油开关型模式,如建于70年代的原昂思多变电站,见图1。   t48-1.gif (2748 bytes)

  图135kV昴思多变电站主接线示意图

   2.1.1主要设备
  主变压器:SJL1-1800kVA/35kV
  开关:DW1-10/600A
  计 量 箱: 杆上型
  二次控制保护:开关属就地手动,无远控装置,10kV开关有电流脱扣,35kV跌落熔断器构成保护装置。
  测量计量部分:10kV进出线采用户外计量箱(内装有功、无功电能表,测量单相电流表),10kV母线电压就地户外装测量表,主变瓦斯和10kV接地系统有信号,无直流系统,共有信号屏和所用屏各1面。
  变电站总占地约1666.75m2,主控室10m2。
  2.1.2主要特点
  主接线简单,全户外平面布置,设备简陋,无完善的二次保护装置,电缆使用少,占地面积少,造价低,运行维护、检修工作量小,操作简单,少人值班方式,适用于偏远、供电质量要求不高的小型终端变电站。
  2.1.3主要缺点
  设备与技术落后,计量精度差,保护简陋,经常越级跳闸,供电可靠性很差,自动化水平低。 来源:高压开关网
  2.2户内式少油开关与常规电磁型继电保护及控制信号装置型模式,如建于1984年的35kV甘都变电站,见图2。   t48-2.gif (2910 bytes)

  图2甘都变电站主接线示意图

   2.2.1主要设备
  主变:SL-3200/35kV SJL1-1800/35kV
  开关:35kVDW8-35/1000A 配CD11-X
  机构
  10kVSN10-10I/600A 配CD10电动
  机构
  并联补偿电容器:由78只BWF10.5-25-2W型电容器按三角型排列组成,总容量1950kVA。
  10kV采用GG-1A高压柜9面。
  二次设备及装置:主变采用BCH型差动、瓦斯、过流保护等,10kV出线采用速断、过流及重合闸,与控制、计量测量等装设在高压柜体上,就地实现,远方有接地及故障信号;35kV及主变测控保护集设在主控室内;直流系统采用电容储能式硅整流装置,以满足保护及油开关电动操作之用。
  主控室共设有PK屏5面、主变保护屏1面、中央信号屏1面、直流屏2面、所用屏1面。
  该变电所占地面积约2000.1m2,高压室建筑面积90m2,控制室建筑面积70m2。 来源:高压开关网
  2.2.2主要特点
  10kV设备采用户内式,控制测量保护等采用常规电磁型元件构成,实现就地控制方式;测控信号保护等配置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测量计量精度高,保护动作较可靠,选择性高,运行较可靠,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量大,适合供电要求质量高、进出线多的大中型农网地区或枢纽变电站。
  2.2.3主要缺点
  采用一、二次设备多,如主变2台,78只电容器组和电抗器,所用变1台以及大量互感器;设备及构成复杂,运行维护与检修工作量大。如10kV出线为少油开关,检修周期短,加上农网线路状况差,跳闸次数多,需每月检修1次,继电保护年检量也很大;运行维护人员较多,需5~6人倒班值守与维护。10kV采用户内式,建筑造价高,工程量大,建设工期长,年维护量较大,整体建设造价较高。
  2.390年代以来,随着10kV户外SF6开关和真空开关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以及集测量、控制、保护、信号为一体的微机型四合一集控台、集控屏的研制与应用,使农电变电站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如建于1993年循化变四合一集控台模式和昂思多改造后集控屏模式(见图3),以循化变为例。   t49-1.gif (3262 bytes)

  图3循化变电站主接线示意图

   2.3.1主要设备
  主变:SJL1-2000/35kV
  SZ10-3150/35kV,有载调压方式
  开关:LW16-35/600A~12.5kA ,CT10
  弹簧机构
  LW3-10D/600A~12.5kA
  并补电容器:密集型,BWF11/-900-1W
  串联电抗器:CKS-60/10.5
  二次设备:循化变选用洛阳无线电厂BWF-1A型四合一集控台;昂思多变送用该厂BXJ-1A型四合一集控屏(集成电路)。直流系统均采用10Ah镉镍直流蓄电池屏,共有集控屏及直流所用屏5面;主控室面积16m2,总占地面积1920.1m2。
  2.3.2主要特点
  a.一次设备全采用户外半高布置,10kV出线架空和电缆混合使用,布置紧凑。
  b.10kV、35kV开关全采用较为先进的SF6开关,检修周期间隔长,运行维护工作量校
  c.密集型电容器,占地少,运行维护量小,运行较可靠。
  d.采用微机型及集成电路型四合一集控台(屏),将变电站控制、保护、信号、测量等二次设备集装在一起,大大简化二次设备及接线,更方便于测控和运行监视,保护功能完善齐全,年检工作量大大减少,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四遥”功能及无人值班方式。
  e.采用直流蓄电池,电源较可靠,系统失电下能可靠操作和动作于开关。 请登陆:高压开关网 浏览更多信息
  f.一次设备采集量需引入主控集控台(屏),需用大量电缆,互感器容量较大,数量较多。
  g.采用户外半高布置,结构紧凑,节省占地,房屋建设量少,整体建设和日常维护的综合造价降低。
  2.3.3主要缺点
  35kVSF6开关造价稍高;微机型四合一集控台(屏)虽技术先进,但抗干扰能力较差(制造和施工工艺方面);二次设备较拥挤,容量有限制,难以再扩容改造(无扩展功能及位置)。
  2.3.4评价:该模式变电站一次接线简洁明了,二次设备集中,易于运行监控,方便操作,可实现少人或无人值班,集控屏(台)具有四遥接口,易于实现运动功能;一、二次设备先进,开关无油化,自动化程度高,若在制造工艺、抗电磁干扰及技术可靠性等方面加以改进,仍能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中小型农村终端变电站。
  2.49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设备与控制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的引进,给农网变电站又带来新的革命。使设备转向户外型、机电一体化、接线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模式上来,如我局建于1996年的文都变模式,见图4。

   t50-1.gif (2489 bytes)  图4文都变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2.4.1主要设备
  35kV侧采用新型熔断器
  10kV采用真空重合器CHW-10/400,600A
  二次设备:主变不设其它保护,靠新型熔断器保护,10kV出线用重合器带反时限电流保护,有远动接口,可实现自重合1~3次,无直流系统,设中央信号屏、计量屏,所用屏各1面。
  主控室面积10m2,总占地面积1880.1m2(包括供电站,农电站用地)。
  2.4.2主要特点
  a.35kV使用新型熔断器,可做主变保护及隔离开关之用,省去一次开关及二次保护等设备,设备及接线简化。
  b.10kV采用技术先进的真空重合器,自带保护及控制系统,自具重合功能,非检修周期长,运行维护量少。
  c.测量设装独立CT,集中到主控室,便于监测,计量精度高。
  d.由于采用户外柱上型,设备与控制机电一体化,可减少大量电缆,主控室建筑及造价低。
  e.变电站占地面积少,土建量小,设备少,构成简单,运行维护及检修量很小,可实现无人值班方式,适用于偏远、交通不便、供电质量要求不高的终端小型农村变电站。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变电站  电力配电知识电工技术 - 电力配电知识

《浅析35kV农网变电站建设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