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的机遇就在眼前,但是怎么去抓住这个机会呢?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方案首先就是学习,向欧美发达国家去学习,因为无论是物联网技术还是理念,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都要比中国强太多。
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曾经因为闭关锁国吃了太多的亏,所以多数人也早已有了这方面的觉悟。但是需要充分认清自身优劣势所在,扬长避短,然后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机会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
关于怎么去学,有人说需要学习美国人的开放态度与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人说需要学习德国人与日本人那种踏实的工匠精神;还有人说要学习以色列人的创造能力。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似乎都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太杂反而容易乱,单纯的就是想把其他各个国家的所有优点都学上,我想最后的结果反而会变成“四不像”。每个国家的强大也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美国原本就是一个殖民地,德国也是靠山寨起家,日本在100多年前跟中国当时的处境一模一样,这些国家都是通过学习不断地成长,并且最终成为了世界的引领者。
因为这些国家掌握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学习方法,并且抓住了某一个时代的机会,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才得以强大。
虽然说物联网市场产值巨大,但是中国的企业能够从中挖掘出大多的价值,却还是个未知数。
先别说消费级市场还很不成熟,本来终端市场的利润就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如果只专注于发展消费级市场跟目前的中国制造处境相比并没有多大的长进。只有往上游靠拢才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出路,而很多核心技术,比如说芯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中国与外国相差甚远,这些也很难说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所以,明白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状况才能更好的使企业找到切入产业的突破口,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最大的机遇可以从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两个角度去分析。
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代表的增量市场
芯片等技术门槛高的产业格局已成,再去死磕不符合企业的利益与发展。
芯片技术、精密制造、工控系统等行业的壁垒很高,而且行业格局已经形成,所以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先机已失,这个时候再打破头往里面挤显然是自讨苦吃。
所以,除非是事关国家战略需求等领域,否则在涉足这些领域前应该要慎重考虑。毕竟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要想打破其他国家的行业壁垒,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并不容易,何况不像军事或国家战略方面的项目一样得到国家各种资源支持,从而完全不用考虑商用与回报的问题。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利益,因此花大力气与目前很成熟的产业链企业去竞争显然是不明智的。
对于中国物联网领域的企业来说,芯片企业与高端制造企业就是横在眼前的壁垒,能进一步突破的机会太少,纵观中国企业,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与高端技术,但目前真正能够成功做到这个高度的企业依然是凤毛麟角。
而云计算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产业是物联网时代下才出现的全新的增量市场,这是真正摆在在中国企业面前最大的机会。
人口多,市场消费量级大,这为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中国目前的状况也是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基础。首先从已有的产来说,中国的制造业、电子消费品业等产业虽然已经发展的很大了,但是很难说到做强,而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国却并不算落后,以BAT为代表的互联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声名远播。从之前一份关于全球互联网企业的排名中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互联网国家。
上一篇:2016年智能物流该如何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