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电气检测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 正文
电气检测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

电气检测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

点击数:763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5:0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2从电气火灾的严峻形势谈开展电气防火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1985年,我国电气火灾5214起,占火灾总数的14.9%;1990年,我国电气火灾7486起,占火灾总数的23.9%;1995年,我国电气火灾10598起,占火灾总数的28%;2000年,我国电气火灾31933起,占总数的26.1%。十五年来,我国的电气火灾不断增加,其占火灾总数的比率也居高不下。1993—2000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共18起,其中电气火灾就有6起。

    我国电气火灾的形势是严峻的,这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火灾发生的比率也比较高。从日本86~90年的统计数字看,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只占该国火灾总量的2%一3%,电气火灾造成的损失排位是第8~9位;美国电气火灾发生比率也并不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消除电气火灾隐患,遏制电气火灾的上升势头。

    3当前的一些技术手段为开展电气检测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电气装置的几种运行状态有:

    (1)正常的运行状态。各种运行技术参数(电压、电流、频率等)正常,发热部位的温度和温升在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没有出现电火花和电弧现象;

    (2)存在电气事故隐患状态。各种技术参数基本正常,发热部位温升略有增加,超过技术规范规定的允许值不多,没有出现电火花和电弧现象,而且电气装置周围没有可燃物。它将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故障;

    (3)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状态。各种技术参数基本正常,但发热部位的温度和温升超出技术规范的允许值较多,甚至出现电火花和电弧现象,而且电气装置周围存在可燃物。此种情况下,电气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已全部具备。

    电气火灾事故隐患又可分为过热型隐患和放电型隐患。过热型隐患的基本特征是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发热部位产生异常高温,从而引燃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材料及周围的可燃物;放电型隐患的基本特征是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受损,在其间隙和表面产生游离放电和电晕,严重时会造成绝缘击穿和闪络,表现为电火花和电弧。现今,在保证电气装置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红外测温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并结合电工测量技术,检测出上述存在的问题。

    红外测温技术主要是检测过热型电气火灾隐患。它利用光学、电子学的转换系统将物体的辐射能接收下来,转化成温度并显示出来,是一种非接触的测温方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点温仪、热电视和热像仪等。

    超声波探测主要是检测放电型电气火灾隐患。

电气设备和线路因绝缘体受潮、老化变质、机械操作造成的电火花和电弧或者电气设备漏油,经超声波探测将会测到异声,这种异声对应电火花和电弧的频率或波长,从而可以查出电气火灾隐患存在的部位。

    此外,利用传统的电工检测技术和电气直观检查方法,也能对一些电气火灾隐患进行查找。

    4当前电气检测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普及的原因分析

    当前有些地方已经开展了电气检测工作,但其应用领域不广,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电气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电气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进行电气检测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必要,甚至认为开展电气检测工作浪费财力,是有关部门变着法儿想从单位收取点费用,捞点钱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检测  消防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电气检测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