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加强农村的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 正文
加强农村的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农村的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

点击数:791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0:5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农村电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中存在着电网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粗放、投融资体制不顺、应对农村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能力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农村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探讨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电网建设路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村电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久以来存在“重城网、轻农网”的片面认识

面对长期存在的电力瓶颈制约,我国在电力发展上一直存在着注重外延发展和发电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由此也形成了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重城网、轻农网”的传统观念。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电网累计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仅为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电网发展严重滞后于电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源建设和投产速度加快,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政府与电力企业的职能界定不分明,致使“错位、缺位”并存

长期以来,负责电力宏观管理的政府部门既是电力政策法规的制定者,也是电力政策法规的执行者和监管者,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导致了政府管理“错位”;当前我国是由两大电网公司在行使着企业管电的职责,国家电监会行使着监管职能,而行政管电、行政管农电则出现了“缺位”。这些情况导致了电力企业在电价、投资以及调度各项工作的协调难度大、决策时效差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电网结构薄弱,设施老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

农村电网多为辐射网,环网供电范围小,事故检修停电范围大,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1998年以前供电可靠率仅为94·55%,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仅为85·17%。98年实施的大规模的农网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新设备主要应用于变电站中,对事故多发的户外配电线路并没有多大改变。另外,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了农村电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突出,随着西部电力需求量的逐渐增大,日益面临着巨大的供电压力。

(四)农村电网重复建设,缺少长远、统一的发展规划

农村电网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规划的指导,造成了对于电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建设过程中只注重了对“老损破危”旧电网的改造,而忽视了电网结构的优化。同时,由于缺乏规划,缺乏统一规划还带来了投资浪费的情况,并且难以满足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对电力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

(五)农网建设资金缺口大,缺少长效、稳定的投资机制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周期一般为3-5年,目前国家限制了贴费的收取,省级电力公司要承担巨大的还贷压力,难以拿出大量资金继续向农网投入;而县级供电企业实行的是“保本微利”的经营核定原则,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没有自我投资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农网建设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加上国家对电网投资多元化的一些具体的配套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对社会上的投资主体缺乏吸引力。此外,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县供电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资本运作的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我筹资求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建设资金的短缺成为了制约农村电网发展的瓶颈问题。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加强农村的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