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流直接采样的DSP,理论上并不复杂,但要作到速度快(至少每周采样96点,抽样16点计算出从基波到2~7各次谐波)、精度高(支持0.2级能量表计)、温湿度范围大(-40~+85℃,相对湿度95%),并能通过各种国际标准的抗振、抗干扰、抗腐蚀检验,就很不容易。这要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
就硬件而言,除了上面所说的采样速度、采样精度和环境条件外,还有两个问题。一是DSP的实现是采用分立元件或是集成的DSP芯片,而DSP芯片又有民用品、工业品和军用品之分;二是将来自CT/PT或传感器的电流/电压波形信号送入DSP前的互感器隔离和线性变换。其整体费用将随精度的提高而非直线上升(如一块进口的、能切断60~80 A电流的1级单相多功能数字分时电度表,含运费关税在内每只才300来元,而0.2级的三相表就将接近10000元)。电流/电压的波形信号采样完成后,就要由软件进行分析计算。
软件分析计算的速度和精度,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分析计算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波形进行分析,得出基波和各次谐波;二是根据电工原理,计算出基波和各次谐波的电流/电压值;三是按照部件的功能要求,计算出所需的电工参数或继电保护的动作值。对波形信号的分析则是影响分析计算速度和精度的关键。
当前,普遍采用傅立叶变换来进行波形分析。对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力系统,主要是对稳态下的基波和谐波进行分析,傅立叶变换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DSP技术首先在远动系统中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但对面向提取和识别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继电保护而言,仅满足于当前利用故障分量中的工频或稳态分量来实现保护,就将会在实现诸如行波和超高速保护时,为解决快速动作与可靠性的矛盾而碰到困难。因为,傅立叶变换对建立在反应故障暂态分量基础上的行波和超高速保护,已显得无能为力。这时,就要用到80年代末发现90年代兴起的一种称为小波(wavelet)变换的分析方法。
3、小波变换
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主要差别是:傅立叶变换是把一个信号波形分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之和,而小波变换则是把一个信号波形分成不同尺度和位置的小波之和。小波是一个振荡波形,最多持续几个周期。但小波各式各样,而且还会不断发现新的小波及其函数。
可见,傅立叶变换是一个纯频域的分析方法,在时域上没有任何分辨能力。而输电线路故障后的暂态行波是一个突变的信号,用纯频域的傅立叶变换是难以分析的,它既不能得出暂态行波到达观测点的准确时刻,也不能确定行波的幅度和极性。因此,对利用故障暂态行波实现保护和故障测距来说,傅立叶变换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小波变换这个新的数学分支,是数学界和信号分析界在寻求纯频域和纯时域两者接合的分析方法中,出现的一个时频局部化分析的思想,即同时提供一个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局部化(持续几个周波)信息。理论和实践表明,小波变换是分析非平稳变化信号或突变信号的最有效的分析方法。
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分析能力,能对信号或图象的任何微小细节进行分析。如用小波变换对一个突变的锯齿形波进行分析,在每秒采样256次的条件下,可用16个小波来表示;如采用傅立叶变换,由于很难分析信号中间的突变部分,则需用256个正弦波才行,这就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小波变换是利用故障暂态行波实现保护和故障测距的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尽管小波变换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在行波测距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已达到仅100 m的测距误差,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4、继电保护进入IT领域后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发展到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开始;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的SCADA/EMS刚站稳脚根,城网建设改造、配电系统自动化和电力市场随之提上了日程;此外,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是否影响安全的担心才放下不久,电力市场是否会冲击安全的阴影又悄悄袭来。
在对继电保护进入IT领域的发展过程作了如上回顾之后,结合当前形势,应当注意下列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字:信息技术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上一篇:减速机的正确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