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开展集成电路芯片安全检测助力国产芯片和 正文
开展集成电路芯片安全检测助力国产芯片和

开展集成电路芯片安全检测助力国产芯片和

点击数:7992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简介:IC卡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电信、电力、旅游、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我国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历经多个阶段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IC卡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电信、电力、旅游、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我国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IC卡及衍生产品与其他IT产品一样,存在安全问题。IC卡虽然体积不大,其功能很多、应用广泛。IC卡也经历了金融磁条卡(非IC卡)、存储IC卡、逻辑IC卡、智能IC卡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安全性不断提高。
    一、IC卡安全问题凸显
    早期,许多人在使用银行磁条卡“外出”旅游时,回来却发现自己银行卡账户中的资金不翼而飞了,针对银行磁条卡的威胁陡然增大,金融业开始研究安全性更高的IC卡产品。本世纪初,市场流行IC卡(存储卡或逻辑IC卡)做门禁、食堂购餐等应用,人们会发现楼道门禁卡在大街上随便可以复制,安全性仍然较低。带算法、高复杂性的准“智能IC卡”相继诞生,如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IFARE CLASSIC卡(简称M1卡)广泛用于城市公交“一卡通”、门禁、电子钱包、护照等,提高了黑客的攻击成本,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严格意义上讲,这种不带CPU的IC卡不能叫真正的智能IC卡。2008年,在一次互联网黑客大会上,某国参会代表视频展示了如何利用羽毛球拍套做伪装,内置一个无线感应器,靠近路人的书包、口袋,把他人随身带的IC卡信息盗走,破解身份认证密码,随后复制他人的IC卡,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出大楼门禁,混入公司内部。当然盗刷他人IC卡(电子钱包)上资金的风险也很高。智能卡也叫CPU卡,他的出现阻止了随意复制的问题,在密钥保护方面明显增强,其衍生产品USBKey在银行网银系统中广泛应用。人们会使用银行在柜台免费发放的一个叫“U盾”的电子“钥匙”,在进入银行网银系统时做强身份认证或在资金交易时做“签名认证”,以此来保证客户账户资金的安全,进一步提高黑客攻击成本。然而,黑客仍会采用木马和“U盾”绑架技术来实现对网银客户资金的非法转账,甚至可以采用更深的技术手段获取“U盾”芯片内部用户密钥,实现更深层次的客户资金非法转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商业银行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和技术标准纷纷采取技术、管理和宣传教育措施,在防范金融诈骗,网站钓鱼,网银非法转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全性再一次大幅度提升,并委托专业测评机构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漏洞挖掘,IC卡及衍生产品和应用逐步得到人们信赖。下一代银行智能IC卡以芯片为核心,内部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电路、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天线等其他外围电路模块,可以单界面或双节面应用,也可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使用,是一个典型的微型计算机,这类IC卡将全面取代银行磁条卡。
    为了保证下一代金融IC卡的安全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国内IC卡商、芯片厂商、应用单位也纷纷提出安全解决方案,采用国际、国内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检测验证,有效保证了IC卡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肯定的说,国产IC卡芯片技术已基本成熟,产业动力强劲,可以形成量产,市场需求旺盛,已经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基础条件。
    二、建立IC卡芯片安全检测机制,助力国产IC卡应用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IC卡安全和应用的健康发展,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在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设立了“国家IC卡芯片安全检测中心”,开展IC卡芯片安全检测。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建设,已经具备了IC卡芯片安全检测能力,形成了安全检测标准规范,开展了金融行业和卡商、芯片厂商产品/系统的安全检测评估。

本文关键字:集成电路  检测  国产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开展集成电路芯片安全检测助力国产芯片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