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预防 触电事故的措施 正文
预防 触电事故的措施

预防 触电事故的措施

点击数:799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3)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如打桩机、搅拌机等;
(4)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5)宾馆、饭店及招待所客房内及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6)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7)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8)医院在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9)其他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检查等应由专业电工负责进行。对电工应进行有关漏电保护器知识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漏电保护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安装使用要求、检查测试方法、安全管理等。
四、安全电压
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之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这种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也叫做安全特低电压。但应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安全电压理解为绝对没有危险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设备。
我国确定的安全电压标准是42V、36V、24V、12V、6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在水下作业等场所工作应使用6V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五、安全间距
安全间距是指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的一定安全距离,简称间距。设置安全间距的目的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电气短路事故、过电压放电和火灾事故;便于操作。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
六、接零与接地
在工厂里,使用的电气设备很多。为了防止触电,通常可采用绝缘、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用电安全。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是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壳或与其连接的金属体。这样当设备万一发生漏电故障时,平时不带电的外壳就带电,并与大地之间存在电压,就会使操作人员触电。这种意外的触电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解决这个不安全的问题,采取的主要的安全措施,就是对电气设备的外壳进行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1.保护接零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工作零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这种方式称为保护接零。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触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线对零线的单相短路回路,该短路电流较大,足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熔丝熔断、保护装置或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断电流,保障了人身安全。保护接零的应用范围,主要是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在工厂里也就是用于380/220伏的低压设备上。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为确保保护接零方式的安全可靠,防止零线断线所造成的危害,系统中除了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整个零线的其他部位再进行必要的接地。这种接地称为重复接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触电事故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