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家电综合知识安全使用家电电器 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正文
安全使用家电电器 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安全使用家电电器 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点击数:7504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6:0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家电综合知识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的人数超过1000人。因此,安全使用家用电器首先是防止人体触电。触电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如果一个人身上较长时间流过大于自身的摆脱电流(IEC报告,60kg体重成年男子为10mA,妇女为70%,儿童为40%),就会摔倒、昏迷或死亡。一般说来,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家用电器,不会发生触电事故。造成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家用电器配电不合要求;不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家电;使用家电没有采取防触电技术措施;家电出现故障,例如绝缘击穿外壳带电等。使用家用电器时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呢。
  
  1.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不少新购买家电的损坏和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缺乏应有保养知识造成的。因此,用户在使用新购买的家电产品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提示进行操作和保养,特别是说明书中“警告”的内容,用户要格外注意,特别小心,千万不可置若罔闻。否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身伤害。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对新购买的电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要有成年人在场。另外,产品说明书也是日后安全使用和保养家电的可靠保证,一定要妥善保存,避免毁坏或丢失。
  
  2.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判断家用电器是否漏电,在手边无验电笔时,要用手的背面接触家用电器的外壳,若漏电,则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又恰好是脱离家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的时间很短,不会有危险;家用电器停用时,拔掉电源插头;不带电修理家中的线路或电器;搬动家用电器前,应关上开关并拔去插头,并避免磕碰。为确保家中有人触电时,能及时切断电源、正确救护,最好人们都能掌握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和现场急救的一般方法。
  
  3.要有两级防触电技术措施
  
  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绝大多数是因为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因故障带电。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使所有家用电器在整个寿命期内,外壳绝对不带电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成本也很高,也没有必要。解决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因故障带电伤人,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对电器金属外壳进行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基础上安装漏电保护器。这是国家安全用电标准的要求,采用两级保护:当一种保护方式万一失灵时;另一种保护方式作为备用,形成防触电的双保险,确保万无一失。
  
  (1)家用电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选用。
  
  凡使用三脚插头的家用电器需要对其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实现是通过三脚插头的顶脚与三眼插座实现的。至于用户选用那一种保护,根据我国《f氐压用户电气安装规程》中的规定,由低压公用电网或农村集体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应采用保护接地,不得采用保护接零。根据这一规定,一般农村用户采用接地保护,城镇用户采用接零保护。具体应该采用那一种应咨询当地的电工。
  
  (2)安装并正确使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是为了防止漏电或触电的保护仪器。
  
  当电器泄漏电流超过额定值(家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时,该装置跳闸、断电。漏电保护器作为一项有效的电气安全技术装置已经被广泛使用,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百姓通俗地称它为“保命器”。装了漏电保护器的家庭,当人身触及一根导线,或触及漏电的家电外壳时,它能自动切断电源,使人体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能有效防止线路漏电造成电能的浪费。我国几十年,漏电保护器的运行经验表明,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对防止触电伤亡事故,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具有明显的效果。
  
  家用漏电保护器在运行过程中要定期试验,通常每月至少试验一次其动作的可靠性,方法是:接通电源时,连续三次按下它的试验按钮,如果三次都能立即跳闸,说明它本身是动作的,可以放心使用。
  
  4.避免旧家用电器超期服役
  
  近年来,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家因使用“超龄”家用电器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当家用电器超过使用寿命后,电器元件会老化,电器内部绝缘不良,电器随时可能发生外壳带电现象,一旦电器金属外壳带电,接触电器的人员就有发生触电的可能,给使用者人身安全带来伤害。因此,消费者应有“家用电器使用寿命”的概念,让旧电器按时退休,避免旧家用电器超期服役。
  
  一些常用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如下:普通电视机10~12年;CRT投影电视7~10年;冰箱12年;洗衣机8年;电热水器8年;DVD、VCD5年左右;空调15年。其他小家电各不相同,多数在10年左右。当然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使用环境恶劣,例如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使用频率高,寿命会大大缩短。
  
  5.家庭尽量避免临时用电、杜绝私扯乱接
  
  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购买家用电器后,因插座不够用,自己私扯乱接,安装临时插座使用。由于普通老百姓不是电工专业技术人员,不懂家用电器的配电知识,导线与插座的选择与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有些用户安装的插座不固定,随意乱放,哪里方便就放在那里,对家中的老人、孩子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因此,家庭应尽量避免临时用电、杜绝私扯乱接。
  
  6.定期维修家庭配电线路尽量避免使用旧导线
  
  按国家标准规定,家庭室内的照明线路至少每三年检修一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维修,预防事故的发生。可农村的现状是:室内线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维修一次,应引起农户的高度重视,要定期请电工维修家庭配电线路。另外,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进城打工的农民在拆旧房子时,检了些旧线,带回家,私拉乱接,由于这些导线已使用多年,加之拆房子的过程中会造成导线绝缘层的机械损伤。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因此,农户应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导线,不得已使用时,应仔细检查,对绝缘层有损坏的部位要用绝缘胶布包缠,以免漏电伤人。
  
  7.不购买使用劣质电气产品
  
  目前,农村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假冒伪劣低压电器大量存在。同时,我国农民是低收入群体,在购买低压电器,例如插座、开关、导线等电气产品时往往只考虑价格,贪图便宜不关心质量。因此,导致一些农户,购买劣质低压电气产品是常有的事。劣质低压电气产品通常有破损,金属元件外露和绝缘性能差等问题。使用者极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建议用户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规格型号合适的电器要求的插座、开关等低压电器。购买的电气产品不能有破损,金属元件不能外露。家庭厨卫选用防潮、防水的电气产品。所购买的低压电器一定要有3C认证。
  
  8.购买小家电、手持式电器和移动电器等尽量选用防触电类型为Ⅱ类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器按防触电类型的不同,可分为Ⅱ类、Ⅱ类和Ⅲ类,其中Ⅰ类电器的外壳是金属或有外露金属部件,电源引线采用三脚插头,使用时需要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以防止电器金属外壳万一漏电伤人;Ⅱ类电器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其铭牌上标有一个大写的“回”字,Ⅱ类电器良好的双重绝缘或加绝缘,表现为电器本身除基本绝缘外,还有一层独立的附加绝缘。当基本绝缘损坏时,操作者仍能与带电体隔离,不致触电,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Ⅲ类电器是采用安全电压的电器。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使用Ⅰ类电器时,采取保护接地的几乎没有,一旦外壳带电,接触电器的人员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而Ⅲ类电器需要专用变压器,使用成本高,也不可能大量使用。相比较而言,选择Ⅱ类电器使用安全性高,增加成本也不大,同时考虑到小家电、手持式电器和移动电器大多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或使用者经常与其接触,一旦漏电,就会触电。因此,购买小家电、手持式电器和移动电器时,最好选择Ⅱ类电器。


本文关键字:触电事故  家电综合知识电子学习 - 家电综合知识